打开APP

Theranostics:STK39过磷酸化增加SNAI1活性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

Snai1被广泛认为是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主要驱动力,与乳腺癌的进展和转移有关。这种致癌作用与翻译后修饰密切相关,特别是磷酸化,它控制其蛋白水平和亚细胞定位。虽然多种激酶参与了SNAI1稳定性的调节,但SNAI1在肿瘤中稳定的确切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作者的研究表明,STK39是SNAI1稳定性的关键介质,并与促进转移的细胞过程有关,强调STK39-SN

2021-06-25

Nature 子刊:IL-6过促进BECN1磷酸化调节自噬和化疗耐药性

细胞外细胞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富集,调节肿瘤的各种重要特性,包括自噬。然而,自噬和细胞外细胞因子之间联系的确切分子机制仍有待阐明。在本研究中,作者证明了IL-6通过IL-6/JAK2/BECN1途径激活自噬并促进大肠癌(CRC)的化疗耐药。从机制上讲,IL-6触发JAK2和BECN1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JAK2在Y333磷酸化BECN1。作者通过调节PI3KC

2021-06-25

会议预告 | 第八届中国IVD产业投资与并购CEO论坛暨 IVD 及精准医疗产业与投资联盟年会

2021年由太仓市人民政府、CHC医疗咨询、IVD及精准医疗产业与投资联盟主办,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市招商局协办的“第八届中国IVD产业投资与并购CEO论坛暨 IVD 及精准医疗产业与投资联盟年会”将于7月14日-16日在太仓召开。本次会议将在最新政策中解读IVD企业成长之路,共议高端免疫及分子诊断赛道前景,POCT领域的挑战与机遇。更有新晋创新IVD

2021-07-07

首个《2021大健康行业趋势发展报告》即将发布:未来十年,最好的医疗健康产业机会在中国

随着国家对大健康产业支持、引导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的加速布局,中国大健康行业正经历颠覆性的转型,数字化医疗的真实落地,疫情导致的全球新竞争格局,外企巨头的本地化,民企独角兽的崛起,中国与世界的双循环格局,2030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渐行渐近。

2021-06-28

吉利德“吉三代”Epclusa(丙沙)获美国FDA批准,用于≥3岁儿童!

Epclusa(丙通沙)已在中国上市,治疗所有基因型丙肝成人患者。

2021-06-15

方润医疗植入物产品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打造国内首家运医完整产品线平台企业

6月23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显示,方润医疗器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不可吸收带线锚钉”已在中国获批,这意味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为发展战略”的方润医疗正式成为国内第一家在运动医学领域有完整产品线布局的公司---既有手术必备的高技术壁垒的等离子系统,同时又有高值耗材的植入物系列产品,形成了国内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在运医领域与传统国

2021-06-28

研究揭示生物分子YB1过调控miRNA200/205b-ZEB1轴促进癌症转移的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分子功能与机制研究组研究员朴海龙团队研究发现核苷酸结合蛋白YB1,可通过调控miRNA生物学合成促进肝癌的转移。癌症转移是造成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癌症治疗的困难所在。研究发现,YB1与miRNA微处理器复合物DGCR8、DICER及终端UTP转移酶TUTs的相互

2021-06-16

慧算专家工作站及大健康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平台正式启动,为精准医疗加码

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法,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以及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发展起来的。毫无疑问,精准医学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尤其是在肿瘤领域,大量靶点的涌现带动了精准医疗的热潮。

2021-06-24

25亿美元跨洋医疗收购案的选择——当纳利金融(DFIN)Venue®虚拟数据库

 随全球疫情控制形势变化,医疗领域的并购交易亦呈回暖态势。当纳利金融服务集团(NYSE: DFIN)业内当先的资本市场解决方案,臂助全球各个领域的交易项目顺利达成。2018年,生物科技公司Synthorx借助由DFIN研发的Venue®虚拟数据库成功上市(IPO融资达1.51亿美元);一年后,在应对包括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Sanofi)在

2021-06-23

瀚晖制药与高济医疗达成战略合作,开拓互联网+医药健康产业

2021年6月17日,国内领先药企瀚晖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晖制药)与拥有万家智慧药店的高济医疗集团(以下简称:高济医疗)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致力于开拓互联网+医疗、药品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合作,为更多患者带来个性化的、便利可及的疾病诊治服务,打通患者在线就诊和线上线下购药“最后一公里”。

2021-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