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微型“血栓探测器”
把一块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仅有正常血管十分之一厚的柔性传感器,将其贴在血管或心脏周围,就可在体外设备清晰记录血栓形成初期、中期和末期全身血压的细微变化,精准确定血栓位置。记者11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冯章启教授课题组原创的这项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已完成动物临床医学评价,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对这
GSK单吸入器三联疗法Trelegy Ellipta(FF/UMEC/VI)在美国提交新适应症申请!
2019年10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与合作伙伴Innoviva近日联合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一份补充新药申请(sNDA),寻求批准每日一次的单吸入器三联疗法Trelegy Ellipta(fluticasone furoate/umeclidinium/vilanterol,糠酸氟替卡松/乌美溴铵/维兰特罗,FF/UMEC/VI
嵩馥童嵩珍:心因性方案在器质性ED中不可或缺
近日,由台湾男性学医学会、台湾性功能障碍咨询暨训练委员会 (Taiwan SDACT) 、台湾泌尿科医学会男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Erectile Dysfunction Forum: What’s the Difference in Diverse Population”(勃起功能障碍论坛:不同人群不同方式)学术研讨会在台中林酒店举行,十多位泌尿外科专业医师及男性学会部分会员参会,嵩
揭秘T细胞力学传感器的精细化结构
2019年9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T细胞在细胞膜上有着特殊的T细胞受体(TCRs),其能帮助识别表达异常蛋白片段的功能异常细胞,如果发生癌症或感染,这类异常就会发生;当TCRs识别到这些异常肽类时,受体就会被激活同时也会几乎T细胞来破坏或抑制异常细胞的进展,这类T细胞反应常常会被抗癌临床疗法所调节,TCRs就是研究人员非常感兴趣的受体,因为其异常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疾病
Nat Biotechnol:构建出具有自我编辑活性的DNA碱基编辑器
2019年9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2016年,Komor等人利用16个碱基长的XTEN接头(XTEN linker)将大鼠胞苷脱氨酶APOBEC1与dCas9连接在一起,从而构建出第一代碱基编辑器(BE1)。BE1表现出大约5个核苷酸的活性窗口(activity window):靶位点4~8。为了增加体内编辑效率,第二代碱基编辑器(BE2)系统除了将胞苷脱氨酶与dCas9连接在一起之
处方流转平台,网售处方药的加速器
9月6日,全国首个省级“电子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在甘肃全面启动,此消息一出,医药圈为之沸腾。处方信息共享的背后,处方流转平台的建设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甘肃电子处方信息共享平台里患者可自主选择购药渠道而一旦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及药品零售消费信息实现互联互通,处方外流奔现,又赶上网络销售药品有条件开放、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的政策春风,不难预料线上销售处方药市场将呈井喷态势。处方共享
新型细胞器迁移体的产生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研究取得新进展
迁移体是一种新发现的膜性细胞器,目前对其形态、发生机制、生理功能等研究都处在初期阶段。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清华大学俞立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迁移体的产生机制、生物学功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为了揭示迁移体的产生机制,俞立教授课题组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课题组合作,发现了Tspan4蛋白质及胆固醇在迁移体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他们提出了迁移体形成机
弹性传感器可粘附在皮肤上,追踪佩戴者生命体征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可穿戴式皮肤传感器,可以通过汗液中的皮质醇水平测量压力。现在,该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宣布了一种追踪其他生命体征的类似传感器。弹性传感器可粘附在皮肤上,追踪佩戴者生命体征这项新技术被称为BodyNet,由化学工程教授Zhenan Bao领导的团队开发。Zhenan Bao带领的团队之前曾研发触敏机器人皮肤,不再需要后可溶解的植入式血流传感器,以及减少电子废物的
Nature:揭示DEAD-box ATP酶是相分离细胞器的调节因子
2019年9月3日讯/生物谷BIOON/---细胞中存在许多种细胞器。一些细胞器是有膜包围的,比如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叶绿体等。还有一些细胞器是无膜包围的,比如核仁、处理小体(processing body)、P颗粒(P granule)和应激颗粒(stress granule)等。科学家们想要了解细胞如何快速可逆地将通过区室化让它的组分形成无膜的细胞器。2009年,Clif
科研人员研发出仿变色龙软体驱动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纳米调控与生物力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杜学敏团队研发出仿变色龙软体驱动器,首次报道了能同时通过颜色和形状改变,进而与环境实时交互的软体爬行机器人。相关研究结果以论文Chameleon-Inspired Structural Color Actuators(《仿变色龙的结构色驱动器》)在线发表于Matter(DOI: 10.1016/j.matt.2019.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