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 Transl Med:化合物治疗小鼠的自闭症行为

4月25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Negative Allosteric Modulation of the mGluR5 Receptor Reduces Repetitive Behaviors and Rescues Social Deficits

2012-11-18

:自杀行为存在遗传关系

加拿大多伦多成瘾与精神健康中心的一项新的研究,为一种特殊基因与自杀行为有关找到了的证据,增加了我们对诸多自杀复杂原因的认识。这项研究将来有可能会帮助医生通过该基因预防自杀。过去研究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看作是与自杀行为有关的基因。BDNF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

2011-10-24

科学无法解释:性行为后短期失忆率达三成

英国乔治城大学附属医院9月有一个案例,一位54女性在和丈夫有过夫妻生活后一小时出现了失忆的情况,她几乎完全记不住24小时内的事情,她唯一记得的最近一件事情,就是那次性行为。 这个案例很好了提醒了大家,对于某些人来说性行为或者类似的兴奋过度可能导致失忆或者健忘。

2015-03-26

Cell:揭示“爱情荷尔蒙”调节性行为的分子机理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洛克斐勒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雄性小鼠处于动情阶段对雌性小鼠产生“性趣”的催产素敏感脑细胞,这些大脑神经元细胞在前额皮质中被发现,其在催产生相关的其它社会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亲密行为等。

2014-10-13

北京药监局全程规范互联网涉药行为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警示性约谈、监督性公告、惩治性查处相结合的方法,着重事前控制、实施动态监测、严制违规行为,针对互联网复杂性、开放性、无界性和变化迅速等特点,加强了对互联网药品信息和交易的全程监督,在互联网药品信息的发布和网上药品的交易秩序的管理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一是注重事前控制,组织约谈对话。

2011-08-18

Mol Cell:胚胎干细胞可以感知DNA损伤发生“自杀”行为

图中显示,在胚胎干细胞中,激活的Bax蛋白(红色)可以定位在高尔基体中;蓝色的为细胞核 (Credit: Deshmukh Lab, UNC-Chapel Hill) 胚胎干细胞可以在机体中分化成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如果胚胎干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遭受损伤,它们为了胚胎的正常发育会很快“自我了断”,这项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2012-11-18

PNAS:非语言行为或表达细微的遗传变异

一项研究提出,拥有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的一种特定遗传变异的个体可能通过他们的非语言行为加以识别。 此前的研究报告说,有2份“G”版本的OXTR基因—这个版本含有单个核苷酸变化,在一个特定位置上从腺嘌呤变成了鸟嘌呤—的人据说比携带有至少一份“A”版本的拷贝的人更具同情心。Aleksandr Kogan及其同事提出,这些遗传变异也是通过非语言行为表达的。

2011-11-16

Pediatrics:父亲忧郁或导致子女行为问题

美国研究显示,父亲忧郁或许导致子女出现情绪或行为问题。先前,针对母亲忧郁对孩子影响的研究屡见不鲜,这是第一次有研究人员关注父亲精神状态对子女的影响。 研究结果11月7日由最新一期《儿科》月刊网络版发表。 影响明显 纽约大学医学院小儿科专家迈克尔·韦茨曼带领研究人员研究2004年至2008年间收集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涉及2.2万名美国5岁至17岁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

2011-11-09

科学家发现体罚降低儿童情商 使其行为表现更差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体罚会降低儿童的情商,并且削弱儿童自制力,导致他们的行为表现更加糟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是通过对西非两所学校中的63名5-6岁儿童进行测试得出这一结论的。其中一所学校对违规学生实行体罚,另外一所则采用非体罚措施管理学生,所有的孩子生活的地区和家庭背景都大致相同。

2011-08-01

BJP:大麻素受体调控行为冲动

阿利坎特神经科学研究所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如何操控内源性大麻素样系统,进而来调节高水平的行为冲动。行为冲动(冲动性行为)在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药物滥用的人中是最常见到的问题。 西班牙研究人员首次表明CB2受体具有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进而调节冲动性行为。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