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子刊报道裸子植物物种多样化和表型进化研究

确定生命之树中物种多样性和表型差异产生的主要的内部与外部驱动力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挑战之一。对于绿色植物,全基因组复制(WGD,或多倍化)是重要的进化驱动力,但WGD是否能与响应气候变化和新生态机遇的适应性辐射演化等进化过程一起塑造宏观进化模式尚不清楚。现存的裸子植物支系明显经历了古辐射演化、大量灭绝事件、超常的形态停滞和近期多样化等复杂历史,而裸子植物进化主

2021-07-24

Science:揭示脑膜B细胞起源自中枢神经系统边界的淋巴造血微环境

2021年7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脑膜(meninge)是一种覆盖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三层膜:最外层的硬脑膜附着在颅骨骨膜上;两层内膜,即蛛网膜和软脑膜,覆盖着大脑皮质。脑膜室承载着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为中枢神经系统边界区域提供持续的免疫监视。鉴于这种战略位置,脑膜免疫是神经免疫性疾病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最近的研究已调查了脑膜髓样细胞的

2021-07-24

Science:大脑和脊髄硬膜中的非血源性髓样细胞起源于颅骨骨髓和椎骨骨髓

2021年7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髓样细胞(myeloid cell)是高度异质性的,具有不同的个体发生(ontogeny)和免疫功能。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内的髓样细胞群体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稳态中的不同作用越来越被认可。包括脑膜的硬脑膜在内的大脑边界承载着大量的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免疫监视的髓样细胞。在损伤和神经炎症

2021-07-24

Nature:新研究可实时观察癌症如何进化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从变形虫到斑马,所有生物都在进化。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来自环境的压力导致具有某些特征的个体在群体中变得更加普遍,而具有其他特征的个体则变得不那么普遍。癌症也不例外。在一个不断增长的肿瘤中,具有最佳资源竞争能力和抵御环境压力的癌细胞将在频率上占据主导地位。这是在微观上的“适者生存”。但是,任何特定个体对环境

2021-07-13

研究揭示大脑半球不对称性进化差异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利用脑网络组图谱的思想,绘制了灵长类大脑顶下小叶跨物种脑连接图谱,揭示出人类与非人灵长类顶下小叶不对称性的进化差异,为人类语言和工具使用的起源和演进提供了新线索,从而为阐明人类起源提供了新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eLife上。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的起源是由于自然选择驱动的生物进化

2021-07-13

首次发现噬菌体是启动细菌快速进化从而导致超级细菌出现的关键

2021年7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噬菌体是攻击细菌的微小病毒。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现噬菌体是启动细菌快速进化从而导致耐药性“超级细菌”出现的关键。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16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Rampant prophage movement amon

2021-07-21

PNAS:内耳中的毛细胞和皮肤中感知触觉的梅克尔细胞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2021年7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内耳的感觉细胞(耳毛细胞)和皮肤的触摸感受细胞实际上在发育和进化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20日的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OU4F3 pioneer activity enables ATOH1 to drive diverse

2021-07-19

Microbiome:揭示益生菌在宿主肠道内适应性进化规律

  海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加州大学Rob Knight 实验室和哈佛医学院Yang-Yu Liu实验室最新合作研究成果,在微生物领域顶级期刊《Microbiome》(中科院1区TOP期刊, 影响因子 14.65)发表 “Candidate probiotic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HNU082

2021-07-08

Nature Communications:百岁兰基因组和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百岁兰(Welwitschia mirabilis)又名千岁兰,是买麻藤类单种科百岁兰科孑遗植物,系裸子植物中唯一的草状木本,是罕见的植物。化石记录百岁兰曾广泛分布在巴西、葡萄牙等地。随着大陆板块分裂,气候骤变,自然居群幸存于如今的安哥拉与纳米比亚沙漠。百岁兰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保护植物,被国际植物学会列为世界八大珍稀植物之

2021-07-14

研究揭示无性繁殖真菌积累有益突变的进化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黄萎病防控创新团队通过建立封闭农业生态系统并进行长达7年的田间观察和病原回收检测,揭示了无性繁殖大丽轮枝菌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积累遗传变异新机制,为作物黄萎病病原遗传变异机理研究和防控靶点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BMC生物学(BMC Biology》上。据戴小枫研究员介绍,大丽轮枝

2021-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