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酶促对映选择性还原α, β-不饱和亚胺合成吗啡烷关键中间体取得进展

 吗啡烷是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及药物(如镇咳药物右美沙芬)的骨架结构,可以由关键中间体1-苄基八氢异喹啉衍生物经三步化学反应获得。该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有经典的拆分法、过渡金属不对称催化氢化法以及环己胺氧化酶与硼胺结合的去消旋化法,但是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立体选择性差、生产成本高、原子经济性差或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朱敦明、吴洽庆带领的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

2019-01-03

哈佛大牛有望还原生物所有细胞的发育过程

  每个多细胞生命的诞生之初,都是一个单细胞。这个细胞会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最终变成一个天文数字。据估计,新生儿体内约有260亿个细胞,这一数字在成年后还会继续增加。从1到260亿,生命的发育过程让人叹为观止。这些细胞是怎么形成的?哪些细胞在先?哪些细胞在后?人们顺理成章地提出了疑问。但由于生命体实在过于复杂,我们一直没能找到很好的工具去回答这些问题。但这一切有望成为历史。

2018-08-14

研究发现分泌途径磷酸化调控内质网氧化还原稳态的新功能

 EMBO Journal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志珍课题组的研究论文:Secretory kinase Fam20C tunes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dox state via phosphorylation of Ero1a。该研究发现分泌途径激酶Fam20C可通过磷酸化内质网巯基氧化酶Ero1a来调控内质网的氧化还原稳态,首次建立了蛋白

2018-08-02

《氧化还原生物学》:四川农业大学在人类胶质瘤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由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动物医学院实验动物疾病模型研究室黄超博士和陈正礼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的研究成果“肿瘤级别关联的神经珠蛋白表达受到PPARγ的负向调控并且在胶质瘤进展中发挥抵抗氧化应激的

2017-04-17

Redox Biology: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畅课题组提出“氧化还原应激反应能力(RRC)”下降是衰老本质特征

2016年12月28日,《Redox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陈畅课题组题为“The decay of Redox-stress Response Capacity is a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 of aging: Revising the redox theory of aging”的研究论文。

2017-01-06

林国强——复旦大学——昆虫激素和昆虫信息素,不对称合成、手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与合成研究以及氧化还原酶与羟腈化酶生物催化等

昆虫激素和昆虫信息素,不对称合成、手性天然产物的结构与合成研究以及氧化还原酶与羟腈化酶生物催化等

2016-07-26

光驱动固氮酶还原氮气制造氨,或可解决全球食物危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可能再次引发农业变革的将氮气转化为氨的光驱动过程,同时降低全世界食物供应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及降低哈柏过程产生相当高的碳足迹。

2016-04-24

Cancer cell:华人科学家发现氧化还原与肺癌新关系

近日,来自中科院生化所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

2015-05-11

英美科学家“复活”恐龙 3D还原其饮食习惯

英国和美国的科研小组对侏罗纪草食性恐龙的饮食习惯进行了研究,他们使用3D高科技效果“复活”了远古时代的庞然大物。 科学家们以梁龙作为研究对象,梁龙是一种大型的草食性恐龙,生活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梁龙的体型巨大,一般的身高超过170英尺,重达12吨,梁龙是地球历史上身体最长的动物,仅脖颈的长度就达到20英尺。 长期以来,这种远古时代的庞然大物的饮食习惯都是一个迷。

2015-03-26

医学艺术家借CT扫描还原2600年木乃伊面目

英国皇家康沃尔博物馆展出了纳克哈提的棺材 医学艺术家将用纳克哈提头骨的CT扫描结果,再现这个木乃伊的本来面貌 北京时间4月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专家在医院为一具有2600年历史的埃及木乃伊作了电脑断层扫描(CT扫描),这意味他们可以首次还原它的面部。 这种扫描通常用于检查健在患者的病情。

201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