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ioresource Technology:发表定向进化亮氨酸脱氢酶结合表达优化高效制备L-2-氨基丁酸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饶志明教授团队在L-2-氨基丁酸的高效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Efficient single whole-cell biotransformation for L-2-aminobutyric acid production through engineering of leucine dehydrogenase comb

2021-04-05

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2调控肝脏胆固醇代谢机制

Redox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尹慧勇课题组题为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 Regulates HMG-CoA Reductase Stability and Cholesterol Synthesis in the Liver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

2021-03-16

Nature:揭示细胞膜中谷氨酸转运体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

2021年2月22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我们细胞中最重要的分子机器之一---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的形状,这有助于解释我们的脑细胞如何相互沟通。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

2021-02-22

不同谷氨酸受体亚型配比的调控机制研究获进展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GluRs)是异源四聚体的阳离子通道,可介导中枢神经系统中绝大部分兴奋性神经递质传导。不同类型的受体根据其亚基组合的区别又可被划分为不同的受体亚型。突触受体亚型组成的不同介导了突触功能和可塑性。例如,GluA1(一种受体亚基)是突触长时程增强(LTP)所必须的,而GluA2则参与了长时程抑制(LTD)。除此之外,谷氨

2021-01-21

研究揭示D-2-羟戊二酸脱氢酶对底物特异性识别和催化反应的分子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丁建平课题组在Cell Discove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catalytic mechanism of human D-2-HGDH and insights into pathogenicity o

2021-01-15

脱氢酶合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研究取得进展

手性胺醇化合物是合成较多重要药物的前体。目前,制备该类化合物主要通过传统化学法和生物酶拆分法,前者依赖重金属而后者转化率有待提高。经氨基酸脱氢酶(AADHs)定向进化而来的胺脱氢酶(AmDHs)能够以廉价的氨作为氨基供体,不对称还原胺化潜手性羟酮生成手性胺醇化合物,理论转化率可达100%,且副产物只有水,是理想的绿色合成途径。如何快速挖掘获得高性能AmDHs

2020-10-06

研究发现谷氨酸能神经元对睡眠稳态调节的重要作用

 9月4日,《科学》杂志发表题为Regulation of sleep homeostasis mediator adenosine by basal forebrain glutamatergic neur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徐敏

2020-09-04

谷氨酸棒杆菌多基因表达调控技术方面取得进展

 谷氨酸棒杆菌是重要的工业发酵菌种,被广泛用于氨基酸、有机酸的生产。为了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代谢途径关键基因的表达往往需要精细调控。尽管近年来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以及基于CRISPRi的基因表达沉默技术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取得了突破,为基因敲除和改造提供了重要工具,但目前可用的基因表达快速调控工具还相对有限。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2020-05-28

微生物固体发酵生产γ-聚谷氨酸研究获进展

γ-聚谷氨酸(γ-PGA)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对肥料和水分起到很好的缓释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保水性能及团粒结构、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具有显着的保水保肥、增产节肥效果。γ-PGA作为一种优良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主要由微生物通过液体发酵或固体发酵得来。但目前γ-PGA制备存在发酵碳氮源成本高、需氧量大以及提取纯化困难等众多问题,导致γ-PGA制备成本高昂

2020-03-28

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生产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进展

 L-半胱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含硫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L-半胱氨酸仅能通过毛发水解的方法生产,然而该工艺具有高污染和低得率等缺点,限制了L-半胱氨酸的大规模生产。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L-半胱氨酸复杂的代谢途径和严谨的调控作用,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产量

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