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干扰血压达标的医源性因素说“不”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名成年人中有2人罹患高血压,而我国高血压总体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和10%。致力于改善高血压诊疗现状的医生不免要反思一下血压控制状况堪忧的原因所在。纵然血压控制率低的原因纷繁复杂,但在诸多原因中,克服那些医源性干扰血压达标的人为因素仍是当务之急。 病例1 频繁更换同类药物,血压仍未达标 患者男性,55岁。
Science:新分子图指导开发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的新疗法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与药物发现公司Receptos的成员合作研究,创造了第一个高分辨率细胞结构S1P 1受体的虚拟图像,这个受体在控制多发性硬化症及其他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至关重要。这种新分子图为研究人员指出了药物发现的有前景的道路,并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某些现有的药物如何起作用。 在2012年2月17日期Science上叙述的分子结构,是第一个被测定的脂质G蛋白偶联受体(GPCR)。
全脑图将神经元与行为挂钩
将神经元回路与某种活的生物体的特定行为挂钩已被证明是出了名的困难。但是,Joshua Vogelstein及其同事研发出了一种用于调查这类神经元回路以及受到这些回路激发的行为的新技术,他们用该技术创建了一个在果蝇幼虫的神经元参考图谱。
Nature:人类基因组动态甲基化图
上图所示为人类基因组的动态甲基化情况:图上x轴(左边)相应于在24种人类细胞和组织类型中所观察到的最大甲基化变化,y轴是平均总甲基化,z轴是CpG二核苷酸的密度。胞嘧啶的甲基化(通常发生在CpG上)是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的一个常见特征。大多数细胞类型都有相对稳定的CpG二核苷酸甲基化模式,而我们对哪些CpG参与基因组调控的认识是有限的。
“十二五”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全景图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据资深投行顾问罗百辉介绍,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Nature:科学家驳斥雄性染色体危机说 称衰落趋势已遏制
2月23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刊登了一项研究成果称,近期对于恒河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社会上盛传的所谓Y染色体将逐渐消失,并最终导致雄性灭亡的传闻并非事实。雄性DNA在早期确实经历过迅速的衰落,但是这一趋势已经被遏制。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希望这一发现将终结这一有关雄性染色体危机的谣言。这一谣言声称在过去3亿年内,Y染色体已经从1400组基因下降为今天的仅有45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