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ports: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执恒组在大脑发育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大脑神经发育要经历神经干细胞分化,神经元迁移,突触形成以及神经环路的建立与重塑等过程,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功能神经网络。大脑发育异常可导致智力低下,癫痫和多种精神疾病。神经元迁移在正常大脑皮层结构建立和功能神经网络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2012-11-18

Mol Ecol:陈亚等植物次生代谢物影响昆虫对农药耐受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陈晓亚研究组在Molecular Ecology杂志发表 “Gossypol-enhanced P450 gene pool contributes to cotton bollworm tolerance to a pyrethroid insecticide”的研究论文。

2012-09-05

华:癌症治疗新的里程碑—肿瘤免疫疗法

谭晓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科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的免疫基因治疗。谭晓华以课题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军队杰出人才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首都医学科研发展基金1项和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 12月21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将“肿瘤免疫疗法”作为2013年六大科学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

2013-01-06

The Plant Cell:陈亚等揭示植物挥发性萜类次生代谢调控的新机制

在自然界植物散发出的挥发性化合物中,萜类是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植物萜类数量大、种类多,能吸引昆虫传播花粉和果实,直接或间接地防御植食性动物的侵食和微生物的侵害,显示了其重要的生理与生态功能。此外,它还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植物次生代谢受植物内源信号和外界环境的显著影响,但其调控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

2012-06-08

Nat Commun:曲刚等人类端粒功能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曲晓刚研究员领导的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研究团队在端粒、端粒酶功能调控、稀土手性化合物对特殊核酸识别及阿尔兹海默症抑制剂筛选及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新成果。最新代表性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由于人端粒DNA与衰老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成为目前生物学﹑化学和药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2012-11-18

Cell:王东等两篇Cell文章揭示细胞坏死机制

1月20日,Cell杂志上刊登了王晓东研究组同期发表的两篇文章,阐述有关TNF-α诱导的细胞坏死信号传导通路中新的发现。 与人们早期的认识不同,现在细胞坏死被认为是哺乳动物的发育和生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细胞坏死还参与了人类的多种病理过程,如急性组织损伤以及许多免疫性疾病。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坏死是由复杂的分子信号通路所执行的。

2012-11-18

Nat Commun:周明等揭示接触环境噪音会影响正常听力

5日15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周晓明教授和加州大学的Michael M. Merzenich的研究成果“Environmental noise exposure degrades normal listening processes,”,文章中,研究者证实接触环境噪音会影响正常的听力。

2012-11-18

Oncogene:张坤等发现抑制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

10月10日,厦门大学药学院“**计划”专家张晓坤教授的课题组在国际著名肿瘤学刊物《癌基因》(Oncogene)上发表了重要研究论文。该项研究是与我国著名的天然产物研究专家姚新生院士的课题组强强合作而进行的,对结肠癌的机制和治疗方法做了新的探索,发现了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潜在治疗靶点和药物。

2012-11-18

生命科学界的美女教授——杨

2012妇女节生物谷特别策划:美女科学家——生命科学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杨晓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3医院细胞治疗中心主任、血液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2-04-24

生命科学界的美女教授——沈

2012妇女节生物谷特别策划:美女科学家——生命科学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沈晓骅,1996年在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2010年回国到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授,2011年,Science 以《聚焦中国科研:大国家,大科学》关注沈晓骅。

201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