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线虫神经细胞迁移研究取得新进展
6月19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欧光朔课题组关于线虫神经细胞定向迁移的研究成果。 线虫右侧的神经前体细胞QR及其后代细胞(QR.x)向线虫的头部迁移,而左侧的神经前体细胞QL及其后代细胞(QL.x)向线虫尾部迁移(图A)。Wnt信号通路和Hox基因mab-5调控QL.x 向线虫尾部的迁移,而关于调控QR.x向线虫头部迁移的研究相对缺乏。
JBC: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死亡之前表现巨大“潜力”
2012年12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其在“死亡”之前或可以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研究揭示了视网膜细胞瘤肿瘤抑制蛋白的非传统型的生活方式,这或许帮助研究者开发新型的抵御癌症的疗法。
Cell Neuron:发现神经细胞的强力“刹车”
癫痫症是一种会让人丧失行动能力的神经疾病,在美国癫痫影响着两百多万人。日前,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Mark S. Shapiro博士为治疗这一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项研究于十二月二十日发表在Cell旗下的Neuron杂志上。 “有很大一部分癫痫患者不能服用癫痫药物,或者现有药物对其不起作用,” 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授Dr. Shapiro说。“结果,许多人只有选择通过手术移除海马体。
PLoS Genetics:科学家揭示调控神经细胞生长的新机制
大脑中数十亿计的神经细胞和万亿突触连接有着惊人的复杂性,研究人员一直探究神经细胞如何决定生长多远或建立多少个连接?他们是如何在大脑发育中协调这些活动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佛罗里达校园斯克里普斯研
Cell Reports :科学家开发新的工具研究神经细胞
2013年10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一组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工具探讨神经细胞如何受损,进一步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 Marc Hammarlund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一种荧光蛋白KillerRed研究蛔虫受损的神经元。团队使用光刺激神经细胞产生KillerRed,细胞进而产生活性氧(ROS),损伤神经元。
NRR:葡萄籽提取物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益
许多视网膜神经疾病涉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而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氧化应激。 最新研究表明,葡萄籽提取物可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害。由此,中国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苏国辉院士和Daxiang Lu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RGC-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株和视网膜组织块实验证实,葡萄籽中富含的低聚原花青素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拮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Nature:视网膜中的神经元(封面)
本期封面所示为在一块小鼠视网膜中重建的950个神经元中的7个以及它们的相互接触点(青色球,代表579,724个接触点中的112个),同时还有它们的接触矩阵(见168页)。本期Nature上的三篇论文用视网膜作为一个模型来从单个突触接触点的层面到远程树状相互作用的层面比对神经回路。Helmstaedter等人利用电子显微镜来比对由近1000个神经元组成的一个哺乳动物视网膜回路。
JCI:Wnt信号通路决定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前体细胞眼内移植的疗效和成瘤性研究的新进展
3月25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在线发表了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研究院分子发育生物学研究室金颖课题组与同济大学医学院徐国彤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WNT signaling determines tumorigenicity and function of ESC-derived retinal progenitors”的最新研究
PNAS:研究人员将皮肤细胞重新编程转化成神经细胞
2013年3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胞疗法的目的是在体内形成新的细胞来治疗疾病,近日,瑞典Lund大学研究人员在该领域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瑞典Lund大学研究人员在一份新的报告中表明,他们可以直接在大脑中重新编程其他细胞转化成为神经细胞。 两年前,Lund研究人员首次在世界上将人类成纤维细胞重新编程成为能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