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Mol Ther:神经元再生有助于修复视力损伤

从神经元向外生长的轴突形成了相互连接的通讯网络,这些通讯网络从大脑延伸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但是与可以修复的电线中断不同,轴突的断裂是永久的。每年,成千上万的患者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因为脊髓损伤和轴突严重受损或被切断的相关状况而终生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2020-05-02

Nat Commun:神经回路绘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视力

在最近一项研究中,来自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特殊的神经细胞的功能,这些神经细胞存在于眼睛中,可以感知视觉运动。这一发现让我们对大脑中的有意识的感觉印象如何发生在大脑中有了全新的认识,将来能够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治疗影响神经系统及其感觉器官的疾病,如痴呆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的方法。

2020-04-18

Stem Cell Rep:烟酰胺有助于治疗纤维化眼病并减轻视力丧失

根据最近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上的一项新研究,烟酰胺(维生素B3的一种形式),可以抑制伤口愈合过程中出现的侵袭性细胞转化,这可能是开发治疗损害视力的纤维化眼病的治疗方法的关键。

2020-04-03

嗅觉丧失或是COVID-19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

2020年4月3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韩国、中国和意大利的报告说,失去嗅觉和味觉可能是COVID-19的症状之一。COVID-19是由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英国专家表示,嗅觉丧失,也被称为嗅觉丧失,甚至可能是感染的早期迹象。虽然冠状病毒感染的具体细节尚不清楚,但来自其他感染的证据表明,虽然嗅觉可能受到损害,但不太可能是永久性的。

2020-04-03

现有证据提示着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神经系统,从而导致患者嗅觉和味觉丧失

2020年3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大约两周前,意大利博洛尼亚担任顾问的生物学家Alessandro Laurenzi正在他的花园里割草,一位朋友拦住他,说割草机里有股油臭味。他告诉《科学家》杂志,“我什么都闻不到。”那是早晨。几个小时后,他去吃了午饭,意识到他无法闻到他要吃的食物的味道,当他吃时,他也无法品尝的美味。几天后,他出现了COVID-

2020-03-30

堵住吞噬视力的“黑洞” 人类都取得了哪些成功?

2015年7月,家在伦敦的道格拉斯·沃特斯(Douglas Waters)先生患上了严重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当视力渐渐模糊,86岁的他常把鼻尖贴在每样东西上,为了看清哪怕一点轮廓。他的视力一度恶化得非常厉害,右眼视力甚至完全丧失。放在以往,像他这样的晚期患者结局是可以预想的,那就是彻底丧失视力,与黑暗长期为伴。老年黄斑变性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

2020-02-16

糖尿病性网膜病变(DR)要积极治疗,Eylea(阿柏西普)治疗2年将视力威胁事件风险降低75%

2020年02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再生元(Regeneron)近日公布了III期PANORAMA试验的阳性两年数据,该试验评估了眼科药物Eylea(艾力雅?,通用名:aflibercept,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2mg(0.5mL)治疗中度至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这些数据近日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第17届美国“血管生成、

2020-02-11

J Infect Dis:尽管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患者仍然丧失了对天花的免疫力

2020年1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和俄勒冈国家灵长类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HIV患者尽管在童年时接种了天花疫苗,而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治疗让他们的免疫系统已恢复了很多,但是他们还是对天花病毒丧失了免疫力。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期刊上

2020-01-23

补体系统紊乱竟然参与多发性硬化导致的视力下降!

2019年1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根据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科学家们已经鉴定出三个所谓的“补体系统”基因,这些基因似乎在MS引起的视力丧失中起作用。通过分析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DNA以及利用高科技的视网膜扫描技术,研究人员最终筛选出了上述致病基因。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一发现得到后续研究的证实,那么它们将可以作为监测和预测MS进展和严重程度的标

2019-11-04

Mol Cell:新蛋白结构揭示视力形成的分子机制

2019年10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研究人员得到了原子分辨率级别的脊椎动物视觉的蛋白质复合物的三维结构,这一发现对我们对生物信号传导过程的理解以及相关药物的设计具有广泛的意义。 这些发现阐明了来自光子(光粒子)的信号如何在眼睛中放大。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阐释了G蛋白偶联受体(GPCR)如何在人类中发挥作用。 “GPCRs参与了人体几乎所有的生物过程,包括我

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