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细菌脑膜炎病原体通过测宿主体温来进行防御

人类病原体“脑膜炎奈瑟菌”能引起败血病和脑膜炎,已形成了各种防御机制,其中包括一种多糖胶囊,它能帮助其在细胞外流体中存活。Christoph Tang及同事在这项研究中发现,对胶囊生物合成所需的三个基因来说,“脑膜炎奈瑟菌”中的胶囊表达是由一个RNA热传感器调控的,后者位于信使RNA的5′-未翻译区域中。作者提出,该细菌通过检测与炎症和免疫效应子的吸纳相关的温度上升来感应鼻咽粘膜的发炎状态。

2013-10-10

Nature:科学家成功揭示沙眼衣原体的肽多糖结构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衣原体细胞壁的特殊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

2013-12-16

Nature:衣原体异常之谜被揭开

糖氨基酸聚合物“肽聚糖”在大多数非寄生菌中是细胞壁的一个必要成分。

2014-02-28

J:王恩多等运动型支原体无编校结构域的LeuRS的催化机理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Biochemical Journal 在线刊登了了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王恩多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naturally occurring nonapeptide functionally compensates the CP1 domain of leucyl-tRNA synthetase to modulate aminoacylation activity”...

2012-11-18

发现马铃薯晚疫病病原体的起源

对来自全世界的马铃薯晚疫病病原体种群的一项遗传分析揭示出了这种病原体很可能起源于墨西哥,而不是起源于此前分析提示的南美洲安第斯山。马铃薯晚疫病是由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导致的,这是一种真菌样的卵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马铃薯饥荒。最初来自美洲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在全世界每年导致了估计约60亿美元的农作物损失。

2014-06-04

Science:4000万年,病原体进化竞争从未停止

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犹他大学的研究者通过检测21种灵长类动物的DNA,其中包括从松鼠猴到人类等21种灵长类动物,以此揭示了灵长类抵御感染性细菌的进化历程,该研究同时也阐明了营养性免疫作为宿主防御系统策略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

2014-12-15

南师大王文组:从蛋白质组分析颤抖病螺原体与蟹的互作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在中国是一种重要的淡水养殖甲壳类水产。

2014-12-15

Cell Host & Micro:发现沙眼衣原体或可引发DNA损伤促进癌症发生

2013年6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引发细菌性性传播疾病主要的人类病原菌,大约70%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女性都没有任何症状,沙眼衣原体可以在机体中建立慢性感染,长达数月或者数年,其可以损伤女性的生殖器官,标准的抗菌疗法对于并不能完全消灭这种病原菌,而且沙眼衣原体趋向于出现耐药模式,从而引发更为漫长的慢性感染。

2013-06-23

PNAS:治疗口腔病原体感染的潜在靶蛋白

近日,Forsyth科学家以及来自西北大学的同事们发现,蛋白质Transgultaminase 2(Tg2),是牙龈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成分。Tg2广泛分布人类细胞的外部和内侧。科学家们发现,阻断Tg2可防止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 (PG)粘附到细胞。这项新研究可以帮助有一天出现新的治疗方法,以防止PG引发的牙龈疾病。

2014-03-26

PNAS:阻断病原体入细胞或可解决耐药问题

到目前为止,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都是针对于病原本身设计的。然而最近发表于PNAS上的一项研究"Critical role for phosphoinositide 3-kinase gamma in parasite invasio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of cutaneous leishmaniasis"揭示,这些药物也可以从阻止病原体进入细胞内的角度来设计...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