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ography:用糖检测恶性肿瘤
2016年2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普通的糖可能成为未来检查肿瘤的用于核磁共振成像仪的造影剂。恶性肿瘤比周围组织糖消耗要高得多。“如果糖代替金属成为体内造影剂的话,它也可以对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使患者平
Tomography:使用食糖来检测恶性肿瘤
2016年2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一项最近发表于《Tomography》期刊的研究,普通食糖可能成为造影剂,未来用于核磁共振成像以检查肿瘤。与周围组织相比,恶性肿瘤表现出更高的糖消耗。"如果糖能够替代金属作为
Gene and Dev:靶向关键lncRNA让恶性肿瘤变囊肿
近日,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些临床前研究数据,该研究表明靶向恶性乳腺肿瘤中的一个新靶标或可将肿瘤细胞从侵袭性状态变为停滞状态,阻止恶性乳腺肿瘤进展。
Cancer cell:华人科学家发现遏制恶性肿瘤生长新策略
近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华人科学家Deliang Guo带领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找到了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新策略。
Blood:科学家发布恶性血液肿瘤新药试验积极性研究数据
近日,来自莱斯特大学和莱斯特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共同宣布了一项重大的科研进展,研究人员对急性期间病人进行临床试验发现,一种特殊新药可以帮助治疗特殊类型的恶性血液肿瘤,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Blood上。
Nature:肿瘤抑制蛋白竟驱动恶性癌症
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生长及DNA序列未发生改变的基因活性的变化往往和突变的p53蛋白质直接相关,相关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该研究或为开发应对难以治疗的癌症的新型策略提供帮助。
田亚平:新的肿瘤血液生物标志:microRNA
田亚平教授是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田教授在会议上分享了血液生物标志的相关研究,同时该演讲视频已上传至行云学院供交流学习。
华人研究新成果:表观遗传重编程抗击恶性脑肿瘤
2015年4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来自第二军医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肿瘤抑制因子-RIZ1的PR结构域能够通过甲基化表观遗传修饰组蛋白H3K9来对抗恶性脑膜瘤。相关论文"The transducible TAT-RIZ
Nature: 恶性肿瘤转移的关键分子
肿瘤可以释放大量的肿瘤细胞进入到循环系统(淋巴和血液系统),这些细胞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进入到远处的器官并存活下来,形成癌症转移灶。之前,已经有文章表明,复杂细胞群内个体细胞形成继发性病变的能力,表现出了异质性。近日,来自冷泉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组发现, Serpine2和Slpi可以使肿瘤细胞形成血管样的网状结构,从而促进了肿瘤细胞的渗透和转移。此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Nauture杂志上。
治疗恶性肿瘤须“私人订制”
“在我国不断增加肿瘤防治研究经费的情况下,我国的肿瘤发病率仍在快速上升,每分钟就有6个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在日前于深圳举行的2014国际BT(Biotechnology)领袖峰会上,肿瘤分子生物学和肝脏病专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