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美科学家发现肝脏调控血小板合成新机制
2015年1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国际生物学顶尖期刊nature medicine刊登了来自哈佛医学院Karin M Hoffmeister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研究证明循环系统中的血小板会发生去唾液酸化,从而被AMR识别并清除,同时,这一清除机制会驱动肝脏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激活,促进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合成,进而调控血小板生成。
基因组编辑工具新星---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
TALE第171位Ser删除后的三维构象模型也显现出非常类似的球状结构,图片篇来自Biochemical Journal, 2004, 382: 725-731. 2011年6月,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尔斯巴德市的生命科技公司(Life Technologies)获得美国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市双刀片基金会(Two Blades Foundation)和德国哈雷市马丁-路德大学一组植物学家的独占性许
颠覆癌症新教条:细胞周期蛋白D激活抑癌因子RB
近日,加州大学医学院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一种对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必不可少的蛋白质实际上激活一个关键的肿瘤抑制因子,而不是如以前认为的那样灭活肿瘤抑制因子。
JAMA:药物有助心脏手术前维持血小板高抑制率
1月18日,刊登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Bridg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With Cangrelor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披露,与接受安慰剂的病人相比,那些在接受心脏手术之前停止使用诸如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以降低其出血风险,并接受静脉内给药的血小板抑制剂坎格雷洛的病人会取得更高的血小板抑制维持率。
Cancer cell:血小板可促进癌症转移
近期,新肿瘤病灶机制的研究发现或将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防止癌症扩散的新药物。相关论文于11月14日发表在国际顶级生物学期刊《细胞》(Cell)旗下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著名学者Richard O. Hynes,现任麻省理工学院Daniel K. Ludwig教授。其三十年来主要致力于细胞粘附及其对细胞行为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
Gene:研究者揭示绿脓杆菌转录调节因子AntR的双向激活作用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Gene在线刊登了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ntR-mediated bidirectional activation of antA and antR,anthranilate degradative ge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转录调节因子AntR的双向激活基因的作用。
JEM: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机制被明确
健康骨髓中包含有许多种细胞类型,其中就有负责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Bcl-xL蛋白对于巨核细胞的存活非常重要,在肿瘤患者化疗化后,由于促凋亡蛋白Bax和Bak被活化,骨髓中多种细胞种类会被杀死包括巨核细胞。因化疗对血小板和巨核细胞的毒性缘故,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
Cell:武汉大学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疗方法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Cell在线刊登了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ingle-Cell Exome Sequencing and Monoclonal Evolution of a JAK2-Negativ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文章中,研究者研发出了一种解析单细胞基因组的新方法,该研究同时登上了当期Cell研究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