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开发酮类物质高通量筛选新方法

  酮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催化的基础化合物,也是药物和食品等高值化学品的重要砌块。酮相比醛具有更大的惰性,适用于醛的显示方法,往往不能适用于酮。目前报道的酮检测方法普遍存在灵敏度低、底物谱窄、检测环境受限等制约因素,因此,发展更具广谱性和通用性的酮类物质高通量筛选方法十分重要。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孙周通带领的酶分子工程与工业

2020-07-07

研究建立相转换顶空气相分析新方法用于抗厌氧菌药物活性筛选评价

由厌氧细菌,如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嗜双歧杆菌、普氏杆菌、梭杆菌等引起的人体感染,可导致多种人体疾病,如肠炎、子宫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破伤风和结肠炎。如果不进行适当的临床治疗,严重的厌氧菌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对于厌氧感染的常规治疗是基于经验的广谱抗菌疗法。然而,近几十年来全球厌氧菌耐药模式的变化,直接针对厌氧菌的抗菌治疗越来越难以预测,常常导致临床治疗失

2020-06-19

上海药物所开发抗新冠肺炎药物靶标预测及虚拟筛选网络应用平台

 近日,《药学学报》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开发的基于互联网的抗新冠肺炎(COVID-19)药物靶标预测及虚拟筛选平台(D3Targets-2019-nCoV)的介绍文章。该平台既可以为活性化合物预测潜在的作用靶标,也可开展基于多靶标多位点的药物虚拟筛选,有望推动抗COVID-19药

2020-05-09

虚拟细胞找克星

2020年4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转移过程仍然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过程使癌细胞离开原发肿瘤,迁移并在其他器官内生长肿瘤。一般认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获得依赖于上皮向间质转化(EMT)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癌细胞失去了附着于其他细胞的能力,成为独立的细胞并获得迁移的能力,从而从上皮状态转换到所谓的间质状态。然而,

2020-04-11

bioRxiv:体外筛选找到FDA批准的SARS-CoV-2复制抑制剂

2020年4月13日讯 /生物谷BIOON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于2019年底开始出现,并迅速在全球传播,目前已经导致全球130余万人感染,7万余人死亡。由于目前还没有公认的治疗方法来治疗与SARS-Cov-2相关的COVID-19疾病,因此迫切需要提出可以迅速进入临床的药物分子进行治疗。而重新利用已批准的药物是一种可以绕过药物开发的耗时阶

2020-04-13

研究提出基于影像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适应的肝癌患者筛选方法

2018年全球估计有841080例新肝细胞癌(HCC)病例和781631例HCC相关死亡(约50%的HCC发生在中国)。临床上对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B分期的HCC患者首选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进行治疗。但接受TACE治疗的患者中有70%-80%会发生肿瘤进展,与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相比,这类患者生存并未显着获益。因此,治疗前准确筛选TACE手术

2020-04-06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

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是当前生态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也是我国生态领域的重大需求之一。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恢复物种。传统研究中依靠人工经验和长时间的试种来完成此项工作,花费时间长,成功率低。基于具有相同恢复功能的物种在植物功能性状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植被恢复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

2020-03-17

自动分液器在新冠核酸提取及药物筛选上的解决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高致病性和快速传播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快速、准确的核酸检测结果,对及时治疗,防止疫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人员面对大量的待分析样本时,如何安全的分析样品?如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如何实现样品的高通量快速分析?另外在抗击新冠的特效药和疫苗研发方面,如何加快研发进程,推进临床应用?赛默飞产品专家将为你排忧解难,为你讲解赛默飞自动分液器在新冠病毒

2020-03-03

武汉病毒所:新冠病毒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瑞得西韦申报中国发明专利(抗新冠病毒用途)

2020年02月05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联合研究,在抑制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2020-02-05

Science子刊:体外筛选方法可用于评估疟原虫对DHODH抑制剂DSM265和DSM267的耐药性

2019年1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耐药性威胁着全球对疟疾的控制和消除工作,因此有必要发现和开发新的抗疟疾药物。此外,在临床使用中,疟原虫对每种抗疟药都产生了耐药性,这促使人们需要鉴定出介导抗药性的途径。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用于评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对新型抗疟疾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框架。相关

2019-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