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细胞松弛素多聚体系列全合成研究获进展

 结构复杂多样的天然产物是小分子药物发现的重要来源,尽管天然产物结构丰富多样但其自然来源有限,难以对其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开展深入研究,因此,如何简洁、高效、大量地获得具有特定结构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成为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生物合成及有机合成方法学的重要研究内容。细胞松弛素是一大类由聚酮和氨基酸杂合而成,结构新颖,活性显着的真菌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国内

2020-12-23

体外多酶体系催化合成氨基葡萄糖研究获进展

氨基葡萄糖(glucosamine,氨糖)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单糖,在食品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运动人群的增加以及氨糖更广泛的应用开发,氨糖的需求量持续上升。传统生产氨糖的方法中,甲壳素水解法环境污染严重,易导致过敏反应;发酵法由于氨糖抑制菌株生长导致发酵产物为乙酰氨糖,需进一步酸解或酶解获得氨糖。因此,亟须开发绿色、高效、一步法氨糖生产新

2020-11-23

基于细菌外膜囊泡的肿瘤免疫治疗体系研究获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机能杀灭肿瘤细胞,具有应用前景,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却已成为掣肘肿瘤免疫疗法发挥功效的重要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马光辉和魏炜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细菌天然分泌的单纯细菌外膜囊泡(OMVs)在调节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中的潜力,并采用仿生矿化策略使OMVs表面生长出“隐形”磷酸钙外壳,避免单纯OMVs静脉

2020-10-11

武田全球总裁卫博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发声 后疫情时代,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再升级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武田制药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卫博科(Christophe Weber)近日受邀线上出席由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主办的 CDF TALK,发表题为“后疫情时代,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再升级”的主旨演讲,表示武田愿以医学前沿领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支持中国政府推进医疗改革,并呼吁提升全球医疗

2020-09-23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及一堂公卫课在武汉顺利召开,华大智造助力打造公卫防控体系建设"湖北样板"

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现场(摄影记者:高勇)9月24日,第十三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武汉顺利召开,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生物产业峰会。钟南山、李兰娟、王福生、张定宇等多位抗击疫情的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就疫情防控形势作出最新研判,并对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作出最新解读。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理事长杨焕明,以及华

2020-09-25

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总结会议召开

 9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工作总结会,总结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情况,部署下一阶段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出席会议并讲话。内审是疫苗监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国家药监局于7月20日部署开展疫苗监管质量

2020-09-10

红脂大小蠹-伴生真菌入侵共生体系维持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共生微生物在入侵种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特定的微生物与入侵害虫形成紧密的互利共生关系,显着提高其在入侵地的适应性。但它们之间也存在资源上的竞争,形成相互拮抗作用。营养资源的合理分配对维持昆虫-微生物共生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但有关其机制的研究不多。红脂大小蠹是一重大林业外来入侵害虫。1999年起,陆续在山西、河北、河南、陕

2020-08-25

研究人员建立血管化类脑器官培养新体系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脑的发育与功能的研究,近年来,该课题组对于人大脑皮层胚胎发育期间细胞类型与细胞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揭示了人脑神经元在胚胎发育期快速增长并产生沟回的调控机制 (Liu et al.,2017; Zhong et al.,2018)。跨物种研究表明人类及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皮层发育呈现出了有别于其他低等

2020-05-19

“甄爱小站”落地全国,卵巢癌患者全程管理体系再升级

2020年5月8日,在第八个世界卵巢癌日到来之际,由北京爱谱癌症患者关爱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业委员会及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主办,阿斯利康中国和默沙东中国联合支持的“甄爱小站”项目全国启动发布会顺利举行。作为专注于卵巢癌患者全程管理服务的“甄爱系列”全新项目,“甄爱小站”将为患者提供科学且专业的心理康复支持,打通从线下医院渠道到线上随访平台的患者管理闭环,

2020-05-08

我国科学家建立了胰岛类器官体外长期扩增培养体系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近年来,胰岛移植作为新兴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供体胰岛的严重不足极大限制了这种方法的普及。如何打破供体的局限,获得可用于移植的功能性胰岛β细胞,一直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巨大挑战。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创性地建立了小鼠胰岛类器官

20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