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otarget:揭示胶质母细胞瘤对药物疗法耐受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特定胶质母细胞瘤对药物疗法产生耐药的机制,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致死性的脑癌,研究者表示,引发胶质母细胞瘤耐药的并不是肿瘤的DNA在作祟,而是其表观遗传标记在捣鬼,这项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
:药物递送至胰腺的纳米疗法
哈佛大学生物发酵工程Wyss研究所与波士顿儿童医院进行研究合作,开发出了一种"聪明的"可注射纳米疗法,此法可被设计为选择性地递送药品至胰腺细胞。虽然这种纳米技术还需要开展大量的测试和改进才能用于临床治疗,但它能通过增加治疗效果和减少副反应而潜在地改善I型糖尿病的治疗。
PloS ONE:ORMOSIL納米粒子或能成为脑部药物递送工具
(共聚焦显微成像中,亮红色的斑点是果蝇神经元轴突中的ORMOSIL纳米颗粒簇。) 2012年1月9日,据《每日科学》报道,在果蝇的图像中,成簇的神经元都亮了起来,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明亮发光的高速公路网络。 这正是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Shermali Gunawardena所希望看到的:这意味着,ORMOSIL,一种新型的纳米粒子,成功穿过了昆虫的大脑。甚至在长期接触后,细胞和果蝇仍安然无恙。
J Neurosci:揭示神经细胞定位声音信号来源的分子机制
来自慕尼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神经细胞适应声信号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发现神经元可以依赖输入信号在细胞附近或者远处产生动作电位,这种产生动作电位的灵活性可改善其对声音来源进行定位的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Angew Chem:研究人员改进了纳米粒子—更准确地递送抗癌药物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小组合成了一种新类型的纳米粒子以防止药物过早释放,这种新类型的纳米粒子有望更准确及更高效地将抗癌药物递送至肿瘤。这项研究工作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上,并作为本期期刊的封底。 在文章中,生化及分子医学部主席Kit Lam教授和他的团队报道了一种新类型的胶束(称为双反应硼交联胶束,BCMs),能对特定的触发响应产生理化变化。
全球首个小分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艾得辛——艾拉莫德片上市
1月8日,先声药业宣布:全球首个小分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艾得辛”——艾拉莫德片正式上市。这是一个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风湿类新药。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全球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国际上的主要产品都是用于治疗症状,还没有小分子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物。而“艾得辛”——艾拉莫德的上市真正实现填补此项空白,针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理进行治疗,将为亿万患者带来健康呵护。
先声药业润新生物合作开发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10月10日,先声药业—润新生物创新药物研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苏州工业园区润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亦农、科技发展局局长张东驰、副局长兼科技招商中心主任肖诗滔等应邀出席仪式,共同见证了这两家同为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企业迈出的战略合作第一步。
Nature:开发出修饰药物化合物分子的新技术
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可以成功修饰有机分子,这就为制药行业开发新型药物改善老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