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出基于多尺度螺旋纤维束的仿生可伸缩性生物组织支架
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Helical nanofiber yarn enabling highly stretchable engineered microtissue”(螺旋纤维束用于高度可伸缩的人造微组织)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普适性的制备多级结构螺旋纤维的方法,对其力学性
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它如何危害我们和我们的宠物?
2019年8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报道的悉尼犬钩端螺旋体病的病例常常是致命的细菌感染,这引发了同样影响人类的动物疾病的问题。这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大鼠和其他啮齿动物传播的。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悉尼地区,这一最新的犬群中还没有出现人类病例;狗的病例并不总是伴随着附近的人的病例。那么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呢?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宠物免受这种潜在致命疾病的侵害呢?到目前为止,
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可应用于柔性电子领域的仿生螺旋藤蔓微导线
2019年6月19日,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远锦教授课题组基于共轴毛细管微流控纺丝技术制备出包裹离子液体的螺旋仿生微导线,进而能够构成柔性可拉伸导电系统。受植物螺旋藤蔓启发,制备得到的包裹离子液体的螺旋微导线壳层为聚偏氟乙烯(PVDF),核层为具有导电性的离子液体,其螺旋形貌可通过调节流体流速实现调控,因而制备出的不同形貌的导线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导电特性,并可进一步构建具有不
庄小威开发可以观察DNA解螺旋的显微镜
2019年7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哈佛大学的杰出华人教授庄小威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折纸转子的成像和跟踪技术(origami-rotor-based imaging and tracking,ORBIT),这是一种利用荧光标记的DNA折纸转子在单分子水平上以毫秒的时间分辨率跟踪DNA旋转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上。许多基因组加工过程(包括转录、复制和修
北京和睦家医院解析幽门螺旋杆菌,关注九大常见问题为胃健康护航
北京和睦家医院消化中心医生耿伟介绍,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已接近60%。北京和睦家医院消化中心医生耿伟介绍,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已接近60%。不少常规体检中,也都有关于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的测试。知道的人一看到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就慌了:“完了,我是不是要得胃癌了?”“我感染了,是不是家里人也被感染了?”“家里人要怎么避免呢?” 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平均感染率已接近
螺旋藻中的肽类分子或具有明显的降血压效应
2019年1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Hypertens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罗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从螺旋藻中提取出的一种肽类或能通过扩张血管来抵御高血压,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后期开发出治疗高血压的新型疗法。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如今,螺旋藻因具有多种有益效应而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超级食物”,但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
让蛋白像DNA那样精确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
2018年12月25日/生物谷BIOON/---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由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蛋白经设计后能够精确地配对和结合在一起,就像DNA分子相互配对形成双螺旋一样。这种技术能够设计蛋白纳米机器以便潜在地协助诊断和治疗疾病,允许对细胞进行更加精确的操控并让它们执行各种其他任务。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2月19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rogram
研究发现调控甜高粱茎秆持汁特性基因
在植物进化历程中,维管组织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事件。维管植物通过产生木质部导管、增厚次生细胞壁及成熟期细胞程序性死亡,为茎秆提供结构支持和水分运输功能。茎秆持汁性是作物的重要性状,与木质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发现,在拟南芥和小立碗藓中存在特定的NAC转录因子调节木质部发育,调控植物组织水份运输。但由于茎秆持汁表型并未被广泛重视,目前在作物驯化中受选择调控茎秆持汁基因的报道极少。甜高
DNA双螺旋结构的复杂历史
2018年5月12日/生物谷BIOON/---自从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在Nature期刊上发表标题为“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的论文以来,时间已过去了65年。或者,更简单地说,这篇论文首次描述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DNA结构。在1953年
两团队合作发现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新基因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杨远柱团队合作,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异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基因,该基因在培育水稻半矮秆性状,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大面积水稻产量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分子植物》。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作物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主要是利用一个催化赤霉素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