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赫捷院士团队证实一次性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筛查的重要性

研究作为首次在超大规模人群中完成的前瞻性研究,证明一次性LDCT筛查和肺癌高风险群体的肺癌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降低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支持了对更大范围的肺癌高风险群体开展一次性LDCT筛查的决策可行性。

2022-04-05

我国科学家揭示竹子秆快速生长的机制

  竹子是一种独特的禾本科植物,它的茎秆生长迅速,如毛竹的幼嫩茎秆(笋)一天生长可达1米。这种特性使其能够与其他树木竞争,从而适应森林环境。以往对竹子木本茎快速生长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近期,我国科学家开展了竹子新基因功能演化的研究,揭示了其茎秆快速生长的遗传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Biol

2021-11-16

吴方团队与合作者发现三类老药可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株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能引起胃癌的致病菌,全世界超过50%的人口受到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目前,临床一线用药主要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抗生素和质子泵抑制剂以及铋剂联用方法去抑制该菌生长和感染(俗称三联法或四联法)。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针对这些已知抗生素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使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成为临床实践的棘手问题。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

2021-10-15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研究揭示竹子秆快速生长的遗传机制

演化创新(evolutionary innovation)贯穿于整个生命之树(Tree of Life),如被子植物的花和鸟类的羽毛分别为植物和鸟类开拓和适应新的生态位提供了重要前提,其如何产生是演化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主要挑战之一。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新基因是演化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几乎所有物种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孤儿基因(特有新基因),而孤儿基因有多

2021-10-01

Science:揭示螺旋特异性人类抗体可广泛中和多种β冠状病毒,从而有可能开发泛冠状病毒疫苗

2021年8月9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20年里,三种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冠状病毒---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已经从动物身上溢出,导致人类的致命疾病。研究病毒的科学家们决心发现一种方法来广泛保护人们免受新出现的冠状病毒的持续威胁。创造这种全面对策的线索可能来自于一类罕见的人类抗体,它可以中和几种不同的冠状病毒

2021-08-09

研究鉴定出云南省紫果西番莲基腐病的致病菌

   紫果西番莲(又称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 Sims)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多年生藤本植物。目前,紫果西番莲系列优良品种由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已发展成为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水果。随着我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西番莲茎基腐病发病日趋严重,对西番莲种植产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整个产业链

2021-06-25

Nat Commun:小RNA分子参与调节幽门螺旋杆菌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

幽门螺杆菌的长期感染会引起胃癌。但是,人们对幽门螺杆菌适应胃环境的内在机制了解甚少。在最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Hitomi Mimuro揭示了这里,我们显示了一个幽门螺杆菌非编码RNA(HPnc4160,也称为IsoB或NikS)调节病原体对宿主环境的适应性以及细菌致癌蛋白的产生。

2021-04-13

研究解析拟南芥尖单细胞图谱

  高等植物个体由单个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而来。数量众多、功能多样的细胞组成了一套复杂而精密的调控系统。直径大小不足100 μm的茎尖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具有细胞多能性,它是所有植物地上部分组织和器官的来源,维持植物的“无限生长”。茎尖分生组织干细胞如何通过特定的分裂与分化轨迹发育成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2021-03-17

eLife:新型疫苗可预防致命钩端螺旋体病

根据eLife今天发表的一项研究,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单剂量通用疫苗,可以预防多种形式的钩端螺旋体细菌。

2021-01-27

揭示内质网P5A-ATPase是一种跨膜螺旋脱位酶

2020年9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真核细胞含有膜包围的具有不同身份和功能的细胞器,这些细胞器的身份和功能取决于蛋白组成。因此,蛋白的正确定位是细胞器功能和细胞稳态的关键。内质网(ER)和线粒体外膜是新合成的具有疏水跨膜区的蛋白质的主要目的地。膜蛋白定位不仅需要高保真的蛋白靶向,还需要选择性地去除错误定位的蛋白的质量控制机制。在线粒体外膜,ATP

20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