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昼夜节律破坏可能会导致炎性疾病

当与高脂肪、高糖饮食相结合后,昼夜节律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炎性肠道疾病等对人体有害的疾病,根据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这项研究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2014-05-25

Sci Transl Med:夜节律失步为糖尿病创造条件

4月11日,根据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一项新的研究披露,对国际旅行者、晚夜班员工或其他身体时钟失步的人来说,昼夜节律的破坏可损害身体制造胰岛素的能力,并潜在地为糖尿病的发生创造条件。这些发现帮助人们解释先前的对男性夜班工人有着较高的罹患肥胖症和糖尿病风险的研究。

2012-11-18

营养所研究人员发现节律调控胰岛素敏感性的关键分子机制

近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正式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的研究论文“CLOCK/BMAL1 Regulates Circadian Change of Mouse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by SIRT1”。

2014-06-18

FDA委员会支持批准Vanda制药昼夜节律紊乱药物tasimelteon

FDA顾问委员会以压倒性票数,建议批准Vanda制药tasimelteon用于完全失明患者,治疗非24小时睡醒障碍(非-24,Non-24)。此前,FDA已授予该药优先审查资格。

2013-11-16

Cell Rep: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

2012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的发生,据瑞典林雪平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项新的研究证实。现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报告论证了昼夜节律的中断会立即抑制斑马鱼胚胎体内血管的生长。

2012-08-29

JBC:科学家发现可影响机体昼夜节律的新型化合物

近日,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潜在改变机体昼夜节律的两个新型化合物,昼夜节律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理学过程,机体主要表现为对白天和黑夜24小时循环的不同反应,昼夜节律在大多数活体生物机体中都存在,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

2014-07-11

Science:哺乳昼夜节律钟蛋白结构信息被破解

哺乳动物的昼夜节律,是由以约24小时为周期的自我调控转录反馈机制掌控的。该机制的关键组分是一个异二聚化转录活化因子,包含两个bHLH-PAS结构域蛋白亚基:CLOCK和BMAL1。 5月31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Nian Huang等的研究论文,以2.3埃米的分辨率解析了包含小鼠CLOCK:BMAL1 bHLH-PAS结构域的蛋白晶体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信息。

2012-11-18

Nat Genet:发现调控心脏节律的新基因

在心电图测量中,QT间期是心脏电周期的一部分,代表心室的电除极和复极。QT间期延长表示心脏跳动功能不全,并容易导致心脏衰竭猝死的风险增加。

2014-07-11

Cell Rep:饮食可影响人类机体的昼夜节律

食物不仅可以为我们机体供应能量,而且其也可以影响我们机体自身内部的生物钟,而生物钟可以调节人类行为及生物学许多方面的昼夜节律;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日本山口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如何通过饮食控制来调节我们机体的生物钟,这或许可以帮助治疗人类多种疾病,并且可以揭示胰岛素在重置生物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014-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