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首次发现肠道微生物运动或会影响宿主的昼夜节律
甚至是肠道微生物也有着自己的生活规律,就好像时钟一样,它们会在部分肠道粘膜组织中开始每天的生活,向左或向右移动几微米,随后在回到原来的位置,日前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定期的运动或许会通过将肠道组织暴露于不同微生物或一些代谢产物中,从而影响宿主的昼夜节律。
卫材睡眠障碍新药lemborexant进入II期临床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觉醒节律紊乱
lemborexant是一种双效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能够干扰食欲素能神经传递,有目的的促进睡眠的启动和维持。
JEM: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或能控制机体免疫细胞的昼夜节律
近日,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能够控制白细胞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当其遭遇外来抗原时,就能够通过维持淋巴结中的T细胞和B细胞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题为“Adrenergic control of the ad
昼夜节律与生育机制存在关联
在哺乳动物中,中年雌性动物开始进入绝经期的这个过渡期,动情周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规律。而一项发表在《Cell Report》上面的文章指出,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小鼠所处环境中的明-暗变化,来控制中年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他们指出,通过调节周期性的光线变化(即光照周期),既可以改善小鼠的这种动情周期,也可以导致动情周期更加紊乱。
“旋转木马”上的蛋白质:昼夜节律和生理节律的连接点
有研究从分子原子层面,掀开了生理节律机制神秘面纱的一角。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地球每天的自转周期(20小时)被“编码”进了KaiC蛋白的原子层面结构。KaiC是蓝藻中的一种蛋白质,直径大小为10nm。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有关生物钟学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生物钟的生理节律是如何决定的?而且该研究对于未来发展针对生理节律紊乱的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Science:生物节律研究不可不知的小分子--KL001
7月12日,Science在线报道了一种新颖,有效的研究生物节律的小分子物质KL001. 生物钟失调一直伴随着许多生理障碍,包括代谢性疾病。虽然调节生物钟功能的小分子可能提供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但已被发现的化合物只有少数选择性靶向调节关键生物钟蛋白质。
Cell Rep: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
2012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的发生,据瑞典林雪平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项新的研究证实。现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报告论证了昼夜节律的中断会立即抑制斑马鱼胚胎体内血管的生长。
PLoS ONE:昼夜节律破坏可能会导致炎性疾病
当与高脂肪、高糖饮食相结合后,昼夜节律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炎性肠道疾病等对人体有害的疾病,根据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研究人员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这项研究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