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艾滋病病毒gp120 V1/V2的结构被确定

HIV-1的gp120包膜糖蛋白的V1/V2可变区域,以其异乎寻常的序列多样性和N-linked糖基化,例证了该病毒逃避抗体识别的能力,它还使得人们难以确定其结构。 现在,Peter Kwong及其同事用一个被称为PG9、能够中和大多数类型HIV的抗体确定了gp120 V1/V2在原子水平上的结构。

2012-11-19

Nature:艾滋病病毒也挑剔

近日,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意大利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类型1(HIV-1)倾向于整合在靠近宿主细胞核核孔的核膜区域,选择在这部分区域进行活跃转录的基因进行整合。这项研究或为阻断HIV-1病毒的宿主基因组整合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2015-03-04

科学家首次从感染细胞中清除艾滋病病毒

新华网华盛顿7月21日电 美国坦普尔大学研究人员21日说,他们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首次成功地把艾滋病病毒从培养的人类细胞中彻底清除。“这是朝着永久治愈艾滋病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参与研究的卡迈勒·哈利利教

2015-03-26

艾滋病早期疗法可能无法阻止病毒蔓延

艾滋病早期疗法可能无法阻止病毒蔓延

2014-07-22

Nat Nanotechnol:新技术鉴别艾滋病病毒颗粒

感染HIV的患者携带有许多种不同的HIV病毒,所有的HIV病毒有它们自己独特的特点,其中一些HIV病毒比其它病毒更具感染性。

2014-07-23

奥巴马解除艾滋病病毒感染器官移植研究禁令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21日签署一项名为《艾滋病病毒器官政策公平法》的法案,解除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间器官移植的研究禁令,向允许实施这类器官移植迈出一大步。

2015-03-26

艾滋病HIV最新研究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纵切面的形象示意图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

2012-06-05

艾滋病病毒在体内传播有"帮凶"

西班牙科学家参与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分子在纵容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传播过程中充当了“帮凶”。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阻止艾滋病病毒扩散的药物。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高级化学研究所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外壳表面的神经节苷酯分子是使病毒侵入人体树突状细胞、进而在体内传播的“帮凶”。进一步实验证实,构造相似但不含这种分子的人造病毒样颗粒无法进入树突状细胞。

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