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最常见的致癌突变,跟你想的真不一样!
最近,《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Salk研究所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采用新的方法重新统计分析了泛癌种中致癌突变基因的频率,发现结果竟与我们的既往认知差之千里(至少也有五百里)。例如既往研究结果普遍显示,RAS致癌基因在所有人类癌症中出现的频率大约在30%-33%,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只有15%,不足此前的一半。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许多致癌突变与癌症类
LncRNA THAP7-AS1通过促进CUL4B进入细胞核而发挥致癌作用
长非编码RNA(LncRNAs)在不同的癌症类型中表达失调,因此已成为人类癌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调节因子。然而,目前对其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潜在作用机制仍知之甚少。
Nat Commun:新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癌机制
战胜癌症的另一个重要步骤得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杨百翰大学里茨-B-伯恩斯癌症研究实验室的Josh Andersen博士及其研究团队。Andersen团队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叫做TNK1的基因成为癌症中致癌驱动因子的机制。TNK1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但是当发生突变时,它变得危险,能够将正常细
Cell Rep:深入揭示纵向胶质母细胞瘤的微环境或能揭示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重编程致癌特性
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在正常免疫系统的动物模型机体中开发出了胶质母细胞瘤癌变肿瘤,旨在更好地模拟人类机体中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中存在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尽管其主要的功能是攻击和杀灭癌细胞,但实际上其能充当“双重制剂”(double agents)的角色,并增加和强化肿瘤的侵袭性和威胁。
Cell:促进癌症的雌激素受体ERα也会导致癌症抗药性
尽管遭受无数的会杀死任何正常细胞的应激---从缺氧到化疗,但是癌细胞还是会增殖。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深入了解了它们如何通过一种强大的雌激素受体的下游活性来实现这一点。这一发现为克服许多类型的乳腺癌对他莫西芬等药物产生的抗药性提供了线索。
八部门发文!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印发
8月31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8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据了解,这是5月21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后,正式全文公布。《方案》将医疗服务分为通用型医疗服务和复杂型医疗服务。通用型医疗服务的政府指
Adv Sci:HNRNPL促进环状RNA ARHGAP35生成并产生致癌蛋白
环状RNA(Circ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的耐人寻味的内源性RNA,其中绝大多数还没有被功能鉴定。在这里,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癌CircRNA,它起源于肿瘤抑制基因ARHGAP35(也称为P190-A)的外显子2和外显子3的反向剪接,被称为CircARHGAP35。观察到环状ARHGAP35和线性ARHGAP35具有相反的表达和功能。有趣的是,CircAR
《Science》子刊揭秘:本是致癌物,却能有效抑制癌细胞扩散
近年来,免疫疗法显示出巨大的前景,但事实上,该疗法针对许多类型的癌症效果并不喜人,尤其是针对“冷肿瘤”基本无效,主要是由于冷肿瘤内环境中的癌细胞突变量少的可怜,很难被免疫系统识别,为此研究人员大胆猜测,增加治癌基因的突变量是否能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呢?近日,这个猜想得到了验证,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 (MGH)的科研人员在《Sci
JEM:中国科学家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现新型的致癌驱动基因
2021年6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主要是由MKRN3基因的种系突变所引发,其在流行病学上常常与癌症发生直接相关;MKRN3基因经常会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中发生突变,而基因组中该基因的畸变在携带致癌性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样本中会明显富集,而且较低水平MKRN
新研究发现:口腔细菌或能激活致癌基因
细菌与癌症的关系一直都十分微妙,1990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在胃癌中的致病性,证明了细菌可能具有阻止癌细胞“自杀”的能力。去年5月,一篇关于恶性肿瘤内部细菌的研究登上了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的封面,更是加深了学术界对细菌可能是癌症的“帮凶”这一说法的怀疑。人体作为一座生理之岛,寄存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