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新隐性致病基因
近日,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陈万金、王柠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熊志奇团队合作,发现并鉴定了MYORG是原发性家族性脑钙化症(Primary Familial Brain Calcification,PFBC)的新致病基因。6月14日,神经科学杂志Neuron 以Biallelic mutations in MYOR
你知道病房里的记号笔和白板擦有多少病菌吗?
2018年6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病人更替间隙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清洁对消除环境污染非常必要,而我们需要一份检查清单来作为指导清洁人员的标准工具。然而在第45届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年会上展示的一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提醒表示,也许有一份检查清单还不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乡下的Summit医院的环境服务团队在2017年使用了一份包含175样物品的清单来指导终端房间的清洁。该清
研究发现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新机制
大丽轮枝菌是一种感染植物根部的土传性病原真菌,侵染包括棉花在内的多种双子叶植物,在新疆等农业种植区引起严重的农作物病害,是农作物生产和社会经济稳定的重大隐患。分离大丽轮枝菌的关键致病因子并解析其致病机理,将为发展创新的作物抗病技术提供重要候选基因。该研究方向也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攻领域之一。病原菌分泌的效应蛋白在克服植物免疫反应、帮助病菌定殖寄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
Nucleic Acids Research:揭示人线粒体苏氨酸tRNA上致病点突变的分子机理
4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A natural non-Watson-Crick base pair in hmtRNAThr causes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usceptibility to local mutation
ACS Nano:新型透明“补丁”或能有效检测诸如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
2018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这块肉还好着吗?你确定吗?近日,来自麦克玛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帮助确定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肉类或其它食物是否是安全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图片来源:healthinformative.com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开发出了新型的透明检测“补丁”,其能通过无害的分子被“打印”出来
棉花黄萎病致病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维管束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对棉花的生产产生巨大的危害。其主要致病菌大丽轮枝菌是一种土壤传播的、半活体营养的丝状真菌,主要定殖在植物的维管束中,目前尚缺有效防控措施。另外,尚不清楚大丽轮枝菌侵染宿主棉花、分泌毒力因子、致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孔照胜课题组与石河子大学教授孙杰课题组合作揭示了V型肌球蛋白Myosin5介导
JBC:阐明病原菌产生致病性粘附蛋白的分子机制
2018年4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促进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粘附到人类细胞上的特殊蛋白产生和包装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加速研究人员后期开发新型抗生素来治疗多种细菌性感染。图片来源:Yu Chen, Harvard Medi
Science:新发现可阻止稻瘟病菌扩散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国际研究人员最新发现,抑制稻瘟病菌的一种特定蛋白质活动,可阻止病菌在水稻细胞间传染。稻瘟病由真菌感染导致,可使稻株萎缩或枯死。每年全球因稻瘟病损失的水稻产量多达30%,相当于6000万人的口粮。在我国它同纹枯病、白叶枯病被列为水稻三大病害。由稻梨孢菌(PyriculariaoryzaeCav.)引起。在自然条件下,稻瘟菌只侵染水稻。新发现将帮助深入理解稻瘟病
科学家在中国人群中发现2型糖尿病关键致病变异体!
研究人员对来自不同中国人群的基因组进行了调查,以确定新的和已知的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会导致一个人的血糖水平异常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Karen Mohlke,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和上海工业技术研究所的Wei Huang以及他们的同事在2018年4月5日发表的PLOS遗传学新报告中报告了这些发现。2型糖尿病影响全球超过4.22亿人,至少有30%发生在东亚人群中。一个人患2
科学家开发出“诱骗分子”能靶向作用引发尿路感染的致病菌
2018年3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几乎有一半的女性都会在其一生的某个时间点经历尿道感染带来的疼痛和灼烧感,很多感染都能被抗生素成功治疗,然而如今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是公众所要面对的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图片来源:Vasilios Kalas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即不利用抗生素也能够治疗尿路感染(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