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闭症患病率趋于稳定
根据一项新分析,从2014年到2016年,美国自闭症患病率相对稳定。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医学学会杂志》。研究人员报告称,2014年美国自闭症患病率是2.24%,而2015年和2016年的相关患病率分别是2.41%和2.76%。这些新数据来自美国《国家健健康访问调查》,这是一份年度性调查报告,受过训练的统计人员会询问数十万名父母他们孩子的健康情况。这些问题中包括是否有医护
自闭症研究进展一览
2018年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自闭症的研究进展汇总,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1. Cell Res:科学家利用猴子模型取得自闭症研究新进展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紊乱疾病,主要症状为社交行为首先以及出现重复性的行为。目前全球范围对自闭症研究兴趣越来越高,而且随着大规模外显子测序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也被鉴定出来。SHANK3结构域的突变是
从肠道入手治疗自闭症
小编推荐:不容错过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一项综述表明改变肠道细菌组成可能减轻自闭症谱系障碍 (ASD) 症状,由此专家们呼吁进行大规模的研究。目前,护理人员主要靠复原、教育介入以及药物缓解 ASD 症状,但现在研究者表明只需要简单地改变病人的饮食就兴许能够治疗了。一项包含 150 多篇关于 ASD 和肠道细菌的论文综述发现,从 19
Cell Research:揭示人类自闭症发生新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胡荣贵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xcessive UBE3A Dosage Impairs Retinoic Acid Signaling and Synaptic Plasticity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Research上。该研究阐明了UBE3A过度激活抑制视黄酸(维甲酸)
J Neurosci:治疗自闭症的新疗法
2017年11月20日/生物谷BIOON/---最近,来自范德堡大学的研究者们利用基因组筛查以及遗传学的手段,找到了治疗自闭症(ASD)的一种新方法。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该研究首次发现一类叫做ITGB3的基因能够改变小鼠ASD疾病发生过程中神经递质“血清素”的供给。自闭症往往在男孩子群体中较为常见,三分之一的自闭症患者血液中会有较高水平
科学家揭示自闭症神经环路新机制
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类常见的神经发育疾病,发病率占普通人群的1%。ASD临床表现为人际交往障碍、行为方式刻板重复及兴趣狭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AS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已成为需要迫切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自闭症的致病原因复杂多样,除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遗
Nature:一种自闭症疗法可恢复大脑连接功能
2017年11月7日/生物谷BIOON/--根据一项来自UT西南医学中心Peter O'Donnell 初级脑研究所的研究,科学家已经鉴定出了一组可以恢复自闭症患者大脑功能的疗法。这些自闭症患者体内缺乏对维持神经元连接至关重要的基因。虽然这个基因曾被与异常脑部大小相关联,但在小鼠中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个基因并没有这个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它在调节一种抑制神经元之间互相通讯的蛋白质中发挥作用。另外,这项
Biological Psychiatry:细胞炎症反应是引发自闭症的元凶!
2017年10月21日/生物谷BIOON/---最近,来自UCSD的研究者们通过调节自闭症儿童大脑神经元与星形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了星形细胞的天然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元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相关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这篇文章首次证明了大脑的星形细胞对于一些类型的自闭症的发病具有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一研究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进行试
Cell: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出自闭症新的基因变异
图片来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7.08.047。2017年10月15日/生物谷BIOON/---自闭症有遗传的根源,但是大多数病例并不能够通过当前的遗传测试加以解释。如今,在自闭症儿童中发现的基因组模式---细胞内完整的一套遗传指令---揭示这种出这种疾病的一种新的遗传特征。这种特征有助解释那些不存在自闭症其他遗传标记的病例。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9月28日在线
自闭症遗传机制新突破
2017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美国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斑马鱼体内两个基因的缺失(fam57ba与doc2a)与特定的大脑或机体性状,例如癫痫、过度活跃、大脑体积变大以及肥胖等之间的关系。“对这一分子机制的理解改变了我们以往的认知”,Whitehead研究所的成员,同时也是MIT生物学教授Hazel Sive说道:“这项研究成果让我们不得不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