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通过体内自组装酶反应器提高黄芩素和野黄芩素的生物合成

  近期,ACS Synthetic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和华东理工大学任宇红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Improve the Biosynthesis of Baicalein and Scutellarein via Manufacturing Self-Assembly Enzyme R

2021-04-25

研究人员开发出智能自组装小分子探针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目前,纳米医药面临临床转化困难的挑战。传统纳米材料虽具有高渗透长滞留效应(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缓控释和智能响应等小分子药物难以比拟的优势,但受制于化学结构不确定、配方复杂、代谢相对困难、生产质控成本高和毒理、药代难以定量测定等缺点,极少能够实现临床转化。因此,设计出同时具备明确化学结构、EPR效应、长血浆半衰期和智能响应等特点的新型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2021-03-21

研究实现可调结构的蛋白质晶体的非共价自组装

操控纳米级构筑基元组装成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已引起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通过优化无机纳米颗粒的类型、尺寸、晶格参数和晶体对称性,可在热力学或动力学上调控其自组装过程,进而获得一元、二元和三元的晶体结构。源于高度有序排列所产生的新兴特性和多样的化学功能,这些自组装结构在催化、磁学、光学和功能生物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功能蛋白为基元结构精确构建结构可调的周

2021-03-16

Science: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预起始复合物在核心启动子上的组装机制

2021年4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RNA聚合酶II(Pol II)介导的转录起始需要组装一种预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在此期间,14个亚基的转录因子IID(TFIID)识别核心启动子并招募TFIIA、TFIIB、TFIIE、TFIIF、TFIIH和Pol II,依次组装核心PIC(core PIC,

2021-04-30

我国科学家揭示转录起始复合物识别启动子及动态组装的分子机制

    为了应对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以人类为代表的高等生物进化出了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阶段。转录起始过程发生在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的启动子区,围绕启动子区转录起始过程的调控,是细胞体系内最为核心的生命过程之一,对其进行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利用

2021-04-26

固氮微生物群落组装过程和活性的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姚槐应团队利用15N同位素标记方法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探究了地理因素和施肥策略对固氮微生物群落的组装过程机制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geographical scale dependence of diazotroph assembly and activity:

2021-04-17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了基于DNA步行器触发自组装DNA纳米花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高灵敏电化学检测的研究成果

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周楠迪教授团队在金黄色葡萄球菌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构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Self-Assembled DNA Nanoflowers Triggered by a DNA Walker for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2021-04-05

Science:人工设计抗体分子的组装与模块化

抗体分子目前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因为它们可以特异性地针对不同靶标。 通过将抗单个抗体分子聚集装配,往往能够起到提高结合功效的效果。

2021-04-03

关于缓释NT-3三维微环境支持神经干细胞自组织发育为具有修复用途的神经网络组织的研究在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

创伤性脊髓损伤可导致脊髓组织缺损,损伤处的恶劣微环境给脊髓组织的再生以及移植细胞的存活带来巨大挑战。从在脊髓损伤处移植胚胎脊髓组织起至今近三十多年来,通过其中的胚胎脊髓神经元去替换死亡的脊髓神经元,在损伤/移植处形成神经元中继器(neuronal relay)修复脊髓损伤的理念逐渐形成,并得到了验证。然而,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受到伦理学限制、移植物不易获取等多方

2021-04-17

研究人员利用温控动态调控开关在大肠杆菌实现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精确组装

  合成生物学通过构建各类动态调控系统控制精确调控代谢通路,实现目标产物的生产和特定的细胞行为。然而在代谢工程领域,由于实验室构建的基因线路往往缺少鲁棒性,要想在大体积的发酵体系中实现生长对数期的中后期的动态调控依然有很大的挑战。简单的化学诱导开关由于诱导物的高成本、不可移除性已经不能满足生物生产的需求;光诱导系统在高细菌密度时难以穿透发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