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p:乳腺细胞或会通过召唤自然杀伤性T细胞来阻断乳腺中肿瘤的发生

2021年1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不断在机体中巡逻来维持机体健康,有时免疫细胞也会被召集起来解决机体出现的潜在问题;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题为“Parity-induced changes to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control NKT cell expansio

2021-12-14

自然》:做运动,变聪明!科学家发现,小鼠运动后血液中产生的丛生蛋白可以提高不运动小鼠的认知水平,减轻大脑炎症

  运动的诸多好处,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大串。减肥需要运动,健身需要运动,增强免疫力需要运动,护心护肝也能和运动有关……甚至,在解决神经疾病的问题上,运动也能帮上忙。近日,来自斯坦福大学的Tony Wyss-Coray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带着他们的最新成果登顶《自然》。他们发现,将运动小鼠的“运动血浆”注入同龄的普通小鼠体内,可以改善小鼠的

2021-12-14

自然》子刊:胖人先“胖”脑!科学家首次发现,在男性发胖之前,大脑已经出现了促肥胖的变化

 间歇性减肥,持续性发呆的奇点糕,每每感慨,减肥之难,难于上青天。奇点糕向大家介绍了一篇《细胞》子刊上发表的论文,研究发现,由于能量补偿机制,运动相关卡路里消耗所带来的减肥效果,被打了好大的折扣~好吧好吧,那更得管住嘴啦。呜呜呜,可是臣妾做不到啊TT,或许,变胖非我本意,而是掌管饱腹感和食欲的大脑神经网络出了问题?来自芬兰图尔库PET中心的Tatu

2021-12-02

自然》子刊:为什么山西人更容易患食管癌?

 食管癌在全球范围内是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最常见的亚型[1]。ESCC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高收入国家的发病率要远低于低收入国家[2],我国山西省就是高发病率地区。尽管许多的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发现一些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和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是ESCC的风险因素,但这无法完全解释在全球不同地区之间存在

2021-11-17

BMC Plant Biology:杜鹃花属植物自然杂交区遗传结构研究获进展

 自然杂交(natural hybridization)是指自然条件下遗传上存在明显区别的两个物种之间成功交配的现象。自然杂交在植物界中普遍存在,据统计被子植物中约有25%的物种发生过杂交或基因渐渗。杂交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探究自然杂交区内种群遗传结构与生殖隔离机制,有助于阐释杂交物种形成过程及其适应性进化机

2021-11-22

自然》:帕金森病获多项重大突破!科学家首次证实,多巴胺能神经元线粒体损伤足以使小鼠产生类似人类PD的症状

  对于我们科研打工人来说,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两大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是手拉手前进的好兄弟,最近在AD的发病机制上出了好几个大发现,PD当然也不能落下。这不最近,《自然》又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D. James Surmeier教授团队发现,单纯的线粒体复合物I功能障碍即可导致帕金森病发病,并且揭示了小鼠

2021-12-01

Nature Human Behaviour:揭示多基因疾病未被自然选择剔除之因

那现代人的进化是否还能被自然选择作用影响?多基因疾病为何没有被自然选择剔除?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林关宁课题组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发表了题为《A selection pressure landscape for 870 human polygenic traits》的研究工作,为之提供了初步的解答。林关宁

2021-11-17

Ann Intern Med:发现第二例自然实现清除性治愈的HIV感染者

2021年11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感染期间,HIV将它的基因组整入到细胞的DNA中,形成所谓的病毒库。在这种状态下,这种病毒有效地躲避抗HIV药物和身体的免疫反应。在大多数感染者中,新的HIV病毒颗粒不断从这种病毒库中产生。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可以阻止新病毒的产生,但不能消除这种病毒库,因此必须每天进行ART药物治疗以抑制这种病毒。有

2021-11-17

自然》:小脑竟是干饭与长肉的平衡器!科学家首次在小脑中发现与抑制食欲相关的神经元,可“平衡”干饭之乐丨

 近日,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J. Nicholas Betley和她的同事们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的小脑竟是抑制食欲的关键!他们发现在进食后,来自肠道的信号会激活外侧小脑深部核团(aDCN-Lat)的谷氨酸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激活会提高多巴胺的基础释放水平、降低因进食引起的强烈而短暂的刺激峰值,从而弱化额外进食带来的奖赏价值,减

2021-11-25

自然》子刊:最常见的致癌突变,跟你想的真不一样!

最近,《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项来自Salk研究所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采用新的方法重新统计分析了泛癌种中致癌突变基因的频率,发现结果竟与我们的既往认知差之千里(至少也有五百里)。例如既往研究结果普遍显示,RAS致癌基因在所有人类癌症中出现的频率大约在30%-33%,但实际上这个数字只有15%,不足此前的一半。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许多致癌突变与癌症类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