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科企业孚科狮一项目入选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百佳
7月19日,“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自主创新十强表彰大会”举行,聚科园区企业孚科狮的“聚ɑ-烯烃(PAO)合成基础油”项目入选2011年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百佳项目。
新疆攻克膜下滴灌种植水稻世界难题
“这真的是水稻吗?”院士们纷纷走进稻田内,手捧稻穗从上到下又摸又看。的确是水稻,但稻田内无垄无畦也无水,一根根黑色的软管在稻田内延伸,齐腰深的稻子,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腰,预示又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参加绿洲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2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日前云集新疆石河子,怀着渴望和好奇的心情考察了由新疆天业自主研发的膜下滴灌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院士们,大家感叹不已。
Mol Microbiol:揭示丙酮酸盐调节形成绿脓杆菌生物被膜的分子机制
2012年9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上的名为“Microcolony formation by the opportunistic pathoge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equires pyruvate and pyruvate fermentation”的研究报告中...
靶向抗癌新药CM118项目落户上海张江
上海2012年9月7日电 /美通社/ -- 上海再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本周在上海张江注册成立,宣布又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 CM118 项目最终落户国际著名的张江高科技园区。
Mol Microbiol:揭示海绵中细菌开发出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分子机制
2012年9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表明,当细菌在某处聚集的时候,它们会做出一种集体决策来生在某种附属物上或者聚集起来慢慢游走。这种行为首次是在海绵中发现的,这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破坏有害致病菌的生物被膜,比如牙齿斑或者人工心脏中内在医疗设备上的生物被膜。
Nat.Immu:STING调节病毒衣壳与宿主细胞的膜融合
病毒的外壳与宿主的细胞膜融合是病毒感染细胞的第一步。那机体的免疫系统又是如何检测到发生了膜融合呢?最近《自然-免疫》上发表的文章给出了一些线索。 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体内实验还是体外实验,当细胞暴露在病毒状粒子或人工合成的脂质体以及一些其它刺激的条件下时,也能够产生免疫应答,这种应答虽然不能触发传统的病原体识别途径,但能导致膜融合。
Science:利用DNA纳米结构开发出人工膜通道
来自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物理学家揭示了,可以通过一种DNA纳米技术来构建出人工膜通道,这种技术以DNA分子为程序可控的“建筑材料”来构建一系列自我装配、设计开发的纳米级别的特殊结构。
:脉络膜上腔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后神经节细胞的变化
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眼底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有较大潜力,但在给药方式和剂量的应用上有很多争议。《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于2012年12月35期出版的一项关于“Suprachoroidal injection of ketorolac tromethamine does not cause retinal damage”的研究显示...
Nature:解析膜嵌入式H+转运焦磷酸酶的晶体结构
VrH+-PPase质子泵工作模型 H+转运焦磷酸酶(H+-PPases)是活跃的质子转运体,它通过水解焦磷酸(PPi)建立了跨膜的质子梯度。 H+-PPases以同源二聚体的形式首次发现于植物液泡膜,以及几种原生动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 到目前为止,H+-PPases的三维结构以及质子转运的详尽机制还未可知。
JAMA: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新药物
近日一项临床研究证实:一个疗法已被发现,可延缓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进展,是一种罕见的致命形式的眼黑色素瘤。这项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一种新的药物selumetinib能增加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