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ST:中国科学家抗菌双层聚合物中空纤维研究获进展

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膜材料,在分离膜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其所制备的微滤和超滤中空纤维膜在家庭净水系统、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方面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工业生产。但是在膜的使用过程中,除了有机物与无机物,微生物也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膜污染,制备具备抗菌性能的膜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4-03-25

亚洲首次发现雁形罗曼维尔雁鸭亚科化石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等在新近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第一期报道了发现于新疆北部吉木乃晚始新世地层中的两件鸟类化石,这两件化石可能代表了雁形目鸭科一个已绝灭亚科罗曼维尔雁鸭亚科(Romainvilliinae)在中国乃至亚洲的首次发现。

2014-03-19

Nature:儿童室管瘤的基因组分析

在本期Nature上,两个小组发表了对室管膜瘤所做的独立基因组分析。室管膜瘤是在整个神经系统中出现的一种肿瘤,但在儿童后脑中最常见。

2014-02-28

Nat Commun:首次开发出用于研究细菌生物被的集成电路技术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描述了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技术,该技术基于电脑和通信设备,其可以用于研究细菌间的信号通路网络;而且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基于互补金氧半导体(CMOS)的芯片,其可以对细菌间的信号分子进行空间实时的电化学成像。

2014-02-13

Nature:恐怖虫和现代苍蝇蚊子等同属双翅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项目编号91114201和 J121000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员领导的国际科研小组2月20日再次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侏罗纪两栖蚊子及其幼态特征》。蜥虱(Saurophthirus)和恐怖虫(Strashila)是所有昆虫化石中最令人迷惑的两个类群。

2013-03-14

J Paleon:黄迪颖等发现最早的藻食亚甲虫化石

近日,国际刊物Journal of Paleontology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First Skiff Beetle (Coleoptera: Myxophaga: Hydroscaphidae) from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最早的藻食亚目甲虫化石。

2012-11-18

Science:科学家利用超高分辨率技术揭示酵母水通道蛋白的跨过程

2013年6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瑞典和美国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成功捕获了酵母水通道蛋白运输水分子过膜的过程(抑制质子通过细胞膜),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研究者在文章中描述了其如何使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来揭示酵母水通道蛋白的整个运输过程。

2013-06-25

卡南吉公司抗癌新药CM082项进入临床研究

卡南吉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日前收到SFDA的批件,批准公司研发的CM082抗癌新药项目进入临床研究。CM082是由国际著名新药研发科学家、卡南吉公司首席科学家兼执行副总经理梁从新博士设计的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 据梁从新博士介绍,CM082项目是瞄准辉瑞公司目前已上市的靶向抗癌药舒尼替尼开发的下一代替代产品。

2012-05-17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生物被膜的形成在病原微生物持续性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微生物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方式之一。微生物生物被膜依赖于胞外多聚物质(EPS)维持其群体结构。多糖是生物被膜胞外多聚物质的重要组分之一,研究生物被膜胞外多糖有助于理解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治疗手段,解决生物被膜相关的问题。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