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学家发现一种能调节机体脊髓损伤后疤痕形成的特殊通路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旁分泌信号通路,其中能表达同源配体前啡肽的邻近细胞群或能通过释放κ-阿片样物质来刺激脑脊液接触神经元并抑制室管膜的增殖。
同济大学最新研究登上Cell子刊封面:揭示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新机制
这些发现全面描绘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CD177+ 中性粒细胞驱动的炎症情况,并突显了其在早期诊断和未来治疗干预方面的潜在价值。
Cell子刊:华人学者研究证实,短短几天垃圾饮食就会损伤大脑记忆,并提出解决办法
该研究证实,短期高脂饮食(stHFD),就会通过诱导大脑海马体齿状回胆囊收缩素表达中间神经元(CCK-IN)的过度活跃,从而破坏记忆处理。
PNAS:刘凯组发现lipin1敲减协调神经元信号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
研究表明,抑制lipin1表达不仅改变神经元内脂类代谢,而且通过PA和LPA来激活mTOR和STAT3信号通路,从而决定CNS轴突再生能力。
Cell子刊:陶勇医生等开发重编程外泌体,治疗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该研究设计并创建了一种重编程神经干细胞外泌体——CataKNexo,通过其抗氧化损伤和神经保护功能,能够安全且有效改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症状。
STTT:韩国科学家发现减轻大脑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新方法!
这项研究系统性揭示了血红蛋白在大脑中的抗氧化作用,在AD、帕金森病、ALS和衰老中,过量过氧化氢导致血红蛋白大量消耗,加剧氧化应激,使用能提升血红蛋白分解活性的KDS12025加速了过氧化氢分解。
己糖激酶2通过蛋白激酶活性促进外泌体生成参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损伤
HK2能够直接磷酸化中性鞘磷脂酶1(nSMase1),后者是外泌体脂质生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通过这一机制选择性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外泌体的生物合成,这些外泌体进而破坏脑血管内皮紧密连接,最终加重脑损伤。
小分子药物模拟低氧环境,创新疗法缓解大脑损伤、肌肉无力
根据研究团队新近发表在《细胞》上的论文,他们找到了一种名为HypoxyStat的小分子,能够改变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从而复制低氧疗法对细胞的影响。
研究揭示脊髓损伤纤维瘢痕细胞的起源
研究解析了脊髓损伤纤维瘢痕的细胞组成和来源异质性,回答了领域内长期争论的科学问题,并进一步阐明了不同来源纤维性瘢痕的分布和功能的差异,为针对不同纤维瘢痕特征进行特异性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DNA损伤竟能持续好几年!科学家发现,一些DNA损伤会长期存在,或增加恶性突变风险
为了追踪DNA损伤的持续时间,研究者们构建了人类体细胞系统发育树,共计来自89个个体的103个发育树、11429个基因组,包含造血干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