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揭示细胞感应水平新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分子途径能让细胞感知到它们的脂质供应何时耗尽,从而促使它们开展一系列活动以防止饥饿。

2022-05-25

ACS AMI | 聚多酚衍生的纳米颗粒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

本工作构建了一种基于儿茶酚的核壳结构(MPDA-siRNA@CaP)纳米医药系统

2022-06-02

J Lipid Res:首次揭示新冠病毒包膜的组成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威尔士卡迪夫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详细说明了SARS-CoV-2的脂质病毒包膜的分子构成,这可能是开发抗病毒药物的一个重要的新靶标。他们发现这种病毒的脂质包膜与健康的宿主细胞膜存在明

2022-04-27

Nat Commun:原位纳米颗粒组装可改善抗癌药物传递

成功地将抗癌药物运送到肿瘤区域和最终的治疗作用部位是成功治疗癌症的关键。该研究表明,这种纳米药物的原位组装代表了一种可用于细胞外药物输送和鸡尾酒化学免疫疗法的通用策略。

2022-04-24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穴居鱼类神经和全身代谢途径的洞穴适应研究取得进展

金线鲃属(Sinocyclocheilus)是中国特有的稀有淡水硬骨鱼类,包括众多河栖地表种和穴居洞穴种。世界各地的洞穴鱼独立进化出一系列穴居生物特征和行为的适应以提高生存能力。由于脊椎动物的脑在解剖结构和神经调节信号方面都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因此地表鱼和洞穴鱼为了解大脑脂质代谢如何调节神经可塑性并最终导致进化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行为特征提供了一对天然样本。近期

2022-03-30

过氧化产物4-羟基壬烯醛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和巨噬细胞焦亡

焦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溶解形式,其特征是细胞质肿胀,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焦亡是由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引起的。

2022-03-25

1PLOS Biology:动物沉积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肌肉生物学与猪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在《PLOS Biology》发表题为“Camptothecin effectively treats obesity in mice through GDF15 induction”的研究成果。博士研究生卢军锋和已毕业硕士研究生朱梦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吴江维教授为通讯作者

2022-03-07

Fyarro(西罗莫司白蛋白结合型纳米颗粒)在美国上市,亿腾景昂引进中国!

Fyarro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批治疗晚期恶性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疗法!

2022-02-24

Nature Comminications :施进军团队通过mRNA纳米颗粒恢复p53功能,增强癌症免疫治疗

  自1979年被发现以来,p53基因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在Pubmed数据库中用p53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找到超过十万篇文献。在 Nature 杂志2017年的一项统计中,p53基因以绝对优势位列过去几十年最热门研究基因榜第一名。在多种肿瘤中,p53是一个拥有广泛而强大功能的抑癌基因,超过一半的肿瘤患者携带了p53基因突变。p53

2022-02-22

氧化铈纳米颗粒提高油菜耐盐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吴洪洪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上发表了题为“CeO2 nanoparticles modulate 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lipoxygenase-IV isozyme activities to alleviate membrane o

202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