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I insights:心脏如何与脂肪细胞交谈

2019年5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就像通过邮件或通过蜂窝网络发送文本一样,心脏可以生成长途穿越身体的信息。 Temple大学(LKSOM)Lewis Katz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这些信息最终会传播到脂肪细胞。“人们怀疑心脏直接与脂肪交流的能力,但我们的研究首次提供心脏和脂肪组织之间的串扰证据,这种相互作用受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调节,”这项研究结果可

2019-05-10

Nature:揭示产热脂肪细胞的交感神经支配机制,有望开发出新的抗肥胖策略

2019年5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交感神经系统通过从局部轴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来驱动棕色脂肪细胞(brown adipocyte)和米色脂肪细胞(beige adipocyte)产热。然而,与白色脂肪组织相比,较高水平的产热脂肪组织的交感神经支配的分子基础仍然未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产热脂肪细胞表达一种之前未知的哺乳动物特异性的内质网

2019-05-12

Cell Rep:科学家鉴别出特殊类型的脂肪细胞 或有望帮助抵御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

2019年5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脂肪细胞间的差异,或能帮助鉴别出易患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比如糖尿病和脂肪肝等。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鉴别出了能够“快速燃烧”的脂肪细胞,如果被解锁的话,这些脂肪细胞或有望帮助人们减肥。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大约70%的澳大利亚人

2019-05-06

Science:脂肪细胞释放的含脂质外泌体竟能调节巨噬细胞

2019年3月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针对小鼠的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脂肪组织释放出一种充满脂质的颗粒,这种颗粒在免疫功能和代谢中起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3月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lipase-independent pathway of lipid release and immune modulation by

2019-03-03

脂肪细胞居然有自己的生物钟!

2019年2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最新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脂肪细胞具有它们自己内在的生物钟,它们表现出了可以影响更关键代谢功能的昼夜节律。这项由英国萨里大学的Jonathan Johnston博士领导的研究第一次探索了来自生活环境变化不大的人身上的脂肪细胞的昼夜节律。图片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昼夜节律是一种由

2019-02-28

Nature:脂肪酸或会促进癌细胞对疗法产生耐受性

2019年2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脂肪酸代谢是肿瘤生长和增殖的重要过程,尽管科学家们尝试通过阻断脂肪酸代谢来作为一种抑制肿瘤尺寸和生长的治疗性策略,但患者的预后往往差强人意;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特定的肿瘤细胞或会利用此前未知的一种替代途径来产生脂肪酸,相关研究结果或能解释为何特定的癌症类型会对脂肪酸代谢的抑

2019-02-11

多篇研究揭示Prickle1基因调节额骨成骨细胞分化

2019年1月28日/生物谷BIOON/---由于颅骨原基(skull primordia, 发育中的头骨)中成骨细胞(osteoblast)的迁移和分化缺陷,囟门(fontanelle)增大和前额骨(frontal bone)变小可导致颅骨遭受机械损伤。Wnt/PCP信号通路通常在胚胎发育期间调节组织中的细胞迁移和运动。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美国匹兹堡大学牙医学院颅面再生中心的Yong Wan及其

2019-01-28

细胞》子刊:癌细胞变肥肉!科学家用两个已获批的药物,成功将易转移的癌细胞变成脂肪细胞,阻断癌症转移丨科学大发现

脂肪细胞这东西,除了那些帮助伤口愈合的小肥肉,恐怕没几个人喜欢。它在我们体内,除了储存脂肪,让我们看起来更“丰满”之外,还会造成慢性炎症,增加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不过,如果这些脂肪细胞是从更不受欢迎的细胞转化来的呢?比如癌细胞? 近日,巴塞尔大学的Dana Ronen和Gerhard Christofori等,使用降糖药罗格列酮联合MEK抑制剂曲米替尼,让乳腺癌细胞分化成

2019-01-17

Cell Stem Cell:利用人类脂肪细胞的遗传特性来预测不同患者对糖尿病药物的反应

2019年1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 TZDs)药物能通过靶向作用受体蛋白的活性来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耐受性,然而由于存在一系列副作用导致该药物在临床中使用受限,包括体重增加、水肿和高胆固醇等。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利用来自人类干细胞

2019-01-13

Physio Rep:胖子与瘦子的脂肪细胞有什么不同?

2018年12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在体内发挥多种作用的白细胞,包括帮助维持代谢稳态,稳定状态,确保身体充分燃烧,消除浪费。以前的研究发现,肥胖个体的脂肪(脂肪)组织具有低水平的嗜酸性粒细胞和高水平的促炎性巨噬细胞,这是另一种类型的白细胞。炎症是肥胖的特征。(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如今,Alyssa Hasty同事以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则表明: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