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ell:林金星等在拟南芥中发现脂筏蛋白介导胞吞的新途径
脂筏(lipid rafts,membrane rafts)是质膜上富含固醇类和鞘脂类的微结构域,大小10-200nm,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结构。目前,植物细胞脂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一些蛋白和脂类成分的分析鉴定上,而缺乏对其功能和分子机制的研究。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林金星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应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并结合遗传学的方法,对拟南芥脂筏标记蛋白Flot1介导的胞吞过程进行了活体动态分析。
比利时研究显示:摄入高脂食物使人心情愉悦
不少人压力大、郁闷时喜欢吃点儿巧克力、蛋糕,觉得这类高脂食物让人心情舒缓。这不是心理作用,比利时研究人员发现,高脂食物确实能够影响心情,让人快乐。 扫描大脑 比利时勒芬大学卢卡斯·范奥登霍弗博士带领研究小组,借助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研究胃部注入脂肪后大脑活动变化。
Arthr Care & Res:饮用低脂牛奶或可延缓个体膝骨关节炎的发展
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经常饮用低脂或无脂牛奶的女性或许会延缓膝盖的骨关节炎(OA)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Arthritis Care & Research上。
Nucleic Acids Res:脂滴新研究模式的建立及微生物能源的开发
2013年10月,《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我所刘平生研究员课题组产油菌的研究工作,题目为“Integrated omics study delineates the dynamics of lipid droplets in Rhodococcus opacus PD630”。 由于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迫使生物燃料开发的迅猛发展。
JCB:研究揭示脂滴生长变大分子机制
长久以来,关于脂滴是如何生成、变大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脂代谢紊乱能够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脂滴(Lipid Droplet)作为脂代谢的核心细胞器能够特异地储存中性脂,其数目和大小与脂代谢的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Nat Commun:台湾学者发现脂质可调控开花时间
台湾中央研究院微生物学研究所中村友辉助研究员实验团队日前发现,植物内的一种磷脂质会随著昼夜光照变动之调节,与开花素交互作用,进而促成植物开花。这项以脂质来调控植物开花时节之创新发现,期待未来或许能够提供农业创新技术新思考方向。
PNAS:韩敬东等揭示长寿秘诀:七成饱、多运动、低脂饮食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经过历时四年多的实验,发现每天吃高脂食物的小鼠寿命,大大短于吃低脂食物的小鼠;但如果对高脂饮食小鼠进行70%的进食限制,或让它们自主多运动,那么它们的寿命就会和低脂饮食小鼠差不多。这些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了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表明“吃饭七成饱+多运动+低脂饮食”是人类延缓衰老的“宝典”。
PNAS:脂质分子的缺失和神经元变性直接相关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阿拉巴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天然脂质水平的降低和大脑的老化直接相关,这种脂质分子是一种存在于有机体中的类脂肪分子,其在机体许多生化反应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类脂肪分子可以引发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当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或者功能失调时,就会引发机体出现和帕金森疾病相关的症状。
Nat Med:李蓬等揭示乳腺脂类分泌重要调控新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Medicine在线刊登了清华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Cidea is an essential 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regulating mammary gland milk lipid secretion”( Cidea作为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调控乳腺脂类分泌),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乳腺脂类分泌的重要调控机制。
美研究发现孕期高脂多糖饮食或致子女酗酒
高脂肪与含糖量高的食物被许多医学组织与专家列为孕妇饮食的禁忌。美国一项最新动物研究发现,女性怀孕期间吃太多高脂肪与含糖量高的食物,其后代长大后不仅容易超重,酗酒或药物滥用的风险也较高。 负责此项研究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神经学家妮科尔·阿弗纳指出,现代社会美味可口的高脂肪与多糖食品到处可见,美国绝大多数孕妇超重很有可能是高脂肪与多糖食品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