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揭示黑素皮质素受体1钙离子介导激素识别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课题组联合研究员王明伟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mechanism of calcium-mediated hormone recognition and Gβ interaction by the human melanocortin-1 receptor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利
双重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sparsentan 3期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厄贝沙坦!
在治疗IgA肾病(IgAN)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方面,sparsentan有潜力成为监管批准的第一种疗法。
eLife:解析人源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受体三维结构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多肽受体(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receptor, GIPR)属于B1类G蛋白偶联受体,在脂肪生成、胰岛β细胞增殖和胰岛素释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2型糖尿病、肥胖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该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释放
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饥饿素识别和激活饥饿素受体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轶/徐华强团队联合谢欣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研究论文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an acyl-peptide hormone and activation of ghrelin receptor。该成果首次报道了饥饿素受体(ghrelin r
Sci Robot:开发出了一种能被可吸收胶囊填充的可植入泵 有望运输胰岛素至体内治疗糖尿病
2021年8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创造完全可植入的机器人来替代或恢复机体的生理学过程是医疗机器人开发的一个巨大挑战,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恢复1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的血糖平衡就是特别有趣的,腹腔内胰岛素运输能彻底改变1型糖尿病疗法。目前腹腔内的途径很少被使用,因为其主要依赖于连接腹膜内导管和外部储存器的接入端口,而装载药物的药丸会通过消化系统运输,
The Plant Cell:揭示环境温度调控蓝光受体隐花素蛋白稳定性的机制
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宏涛研究组完成的题为Light-Response Bric-A-BracK/Tramtrack/Broad proteins mediate cryptochrome 2 degradation in response to low ambient tem
科学家识别出一种对胰岛素刺激产生反应的人类脂肪细胞亚型—AdipoPLIN细胞
2021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是非常清楚细胞结构异质性和架构对白色脂肪组织(WAT,white adipose tissue)功能的贡献,而且众所周知,脂肪细胞能够影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题为“Spatial mapping reveals human adip
PNAS:新型“合成性铰链”或是革命性智能胰岛素疗法开发的关键
2021年8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胰岛素信号的传递需要构象的改变,尽管游离激素及其受体各自会采用自抑制的构象,但其结合往往会导致结构重组。对于依赖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的控制是一项全职的工作,但如果他们的药物能为其做这些工作(血液中的胰岛素能对血糖水平做出反应并适时调整),那又会怎样呢?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新药!美国FDA授予靶向首创GLP-1拮抗剂avexitide突破性疗法认定!
avexitide是艾塞那肽的31个氨基酸片段(9-39),选择性靶向和阻断GLP-1受体,减少胰腺胰岛素分泌失调。
双重内皮素-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sparsentan 3期临床:疗效击败厄贝沙坦!
治疗36周后,sparsentan组蛋白尿降低幅度是厄贝沙坦组3倍以上(49.8% vs 15.1%;p<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