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哺乳动物一夫一妻制配偶制度的进化

在一个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全面且最确定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解释了驱使雄性哺乳动物采取社会单配偶性作为繁殖策略的过程。由于雄性哺乳动物在一个繁殖季节中比它们的雌性对等动物(雌性动物必须要承受长时间的孕育期)具有高得多的产生后代的可能性,因此看起来在每个周期中雄性与一个雌性动物进行交配是具有限制性的。

2013-08-02

Nucleic Acids Res:叶克穷等揭示哺乳动物修复因子MDC1自身二聚化调节新机制

近日,国际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刊登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叶克穷实验室和首都师范大学许兴智实验室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mechanism of the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dimerization of the MDC1 forkhead-associated domain,”文章中...

2012-11-18

Biol Lett:恐龙时期的人类祖先曾是一种小型胎盘动物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类祖先物种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它们是最早的胎盘哺乳动物,生活在8830万年前至9160万年前。

2014-01-21

PNAS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和墨西哥科学家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联合发表论文,推选出全球20处水生哺乳动物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按照生物多样性和独特性的标准,分析全球水生哺乳动物的栖息地分布情况。 他们最终列出两类重点保护区域,并呼吁相应的保护措施能够跟进。

2012-11-18

中科院等查明哺乳动物进化出灵敏听力的原因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出土于我国辽西的化石,发现了哺乳动物如何进化出灵敏听力,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其他研究人员包括王元青和李传夔。

2012-11-18

印度的哺乳动物物种在过去20万年里稳定存在

印度南部哺乳动物群在过去10万到20万年的连续性提示这些物种很可能比全球许多其他区域的分类群更能容忍冰川、火山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干扰。

2014-04-22

Ann Neurol:麻醉药异氟烷如何诱导哺乳动物大脑中的老年痴呆样变化?

吸入性麻醉药异氟烷与哺乳动物大脑中老年痴呆样变化的关系可能是由药物对线粒体的影响引起的,其中线粒体是大多数细胞内产生能量的结构。在这项将发表在Annals of Neurology上的研究中,马萨诸塞州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异氟烷的服用损伤了小鼠在学习和记忆标准测试中的表现,这一结果在服用另一麻醉药地氟烷时没有观察到。他们还找到了两种药物对线粒体功能有明显不同影响的证据。

2012-11-18

英科学家首次实现哺乳动物活体器官再生

英国研究人员通过操控单个蛋白,实现了年老实验鼠的胸腺再造,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实现哺乳动物活体器官的再生。结果表明,再生器官与年轻老鼠体内的器官拥有同样结构。研究人员在4月9日出版的《发育》杂志上指出,最新研究有望为免疫系统受损和胸腺发育相关的遗传病患者提供新疗法。

2014-04-22

Nat Methods:新技术实现哺乳动物大脑神经网络重建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方法学》Nature Methods杂志刊登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韩国科学技术院及浙江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GRASP enables mapping mammalian synaptic connectivity with light microscopy。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