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发现一种诱导胃肠道祖细胞制造胰岛素的新方法

皮下胰岛素注射。当前I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来控制他们体内的血糖水平。这项新研究提示着病人胃肠道的一些祖细胞可能能够在接受诱导后产生胰岛素。图片来自Dmitry Lobanov / Fotolia。 2012年3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遗传学》期刊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

2012-03-12

CEBP:亚裔病人更易患胃肠道间质瘤

近日研究发现,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明确定义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流行病学特征,这主要发生在胃和小肠内壁。一个关键的发现是亚裔病人比其他病人群体高出1.5倍的可能性被诊断为这种类型的肿瘤,而先前并没有确认亚裔病人是这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2014-10-11

PLoS ONE:胃肠道不同区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组成

胃肠道微生物与哺乳动物健康息息相关,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着哺乳动物的新陈代谢、免疫稳态等生理反应。

2013-12-08

粪便检查诊断早期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与研究

粪便检查是临床检验的有效手段和普查最常用的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粪便检查对于胃肠道肿瘤的早期筛查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14-03-03

Cell Metabol:靶向作用机体肠道免疫系统就可有效治疗糖尿病

治疗炎性肠病,比如克罗恩病的常见药物被证明可以降低肥胖小鼠的血糖水平,而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研究报道中,来自多伦多综合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则鉴别出,肠道免疫系统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有

2015-04-09

Obes Rev:果糖和人工甜味剂改变胃肠道菌群

根据一项发表在Obesity Reviews期刊上的研究,高摄入果糖、人工甜味剂和糖醇会影响宿主和胃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可能促进代谢性疾病和肥胖症产生。 来自瑞士苏黎世市食物、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Amanda N. Payne博士和同事们对现有文献进行综合性回顾从而能够研究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如何能够促进代谢性疾病和肥胖症产生。

2012-11-18

FDA批准拜耳Stivarga治疗胃肠道恶性间质瘤

2013年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 FDA 2月25日批准了Stivarga (regorafenib) 新的适用症,用于不能手术摘除和Gleevec 、Sutent 药物治疗无效的胃肠道恶性间质瘤患者的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是癌细胞发生在胃肠道的一种肿瘤,在美国每年有3300到6000的新发病例,且大多数为老年人。

2013-02-26

达比加群酯治疗房颤(AF)胃肠道出血风险升高

达比加群酯是华法林之后50年来上市的首个抗凝血口服新药,最近2项研究发现,该药治疗房颤胃肠道出血风险升高。

2014-11-04

Nature:“解码”肠道菌群,有望为肥胖治疗提供新思路

来自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哥本哈根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通过对169位肥胖和123位非肥胖的丹麦人的肠道菌群进行研究,首次发现肥胖和不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显着差异,并指出肠道菌群可以作为新的切入点,为日益困扰现代人生活的肥胖问题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最新研究成果于2013年8月29日在《自然》杂志发表。 "喝凉水都长肉"成为胖哥肥姐最头疼的事。

201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