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确认了与根除和胃癌有关的细菌的因素
胃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尽管胃癌发病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下降,但因为在诸如拉丁美洲和东亚等高发病率地区人口的增长和老化,其死亡人数预计会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增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了世界上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而这种细菌的慢性感染是胃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据估计它占了全球所有病例的三分之二。
PLoS One:胃癌预后标记物hsa-miR-335
胃癌(G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癌症患者中是引发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癌症复发的主要因素是治疗失败和胃癌患者手术切除后5年存活率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因此,筛选出能预测复发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是解决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问题。 近日,发表于PLoS One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证实hsa-miR-335可作为胃癌预后的标记物。研究人员纳入74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包括31例复发和43例无复发胃癌患者。
Genome Biol:深度测序揭示胃癌发病机制
2013年1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Genome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胃癌发生的四个过程,这对于研究胃癌,世界上常见的第二大致死性癌症,非常重要,每年有大约750,000患上胃癌,其中亚洲人占60%。
J Virol:肠胃型流感研究获突破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CDC)上周公布的数据来看,每年有二千万美国人感染诺罗病毒。感染诺罗病毒通常称为呕吐疾病(vomiting illness),它可以迅速蔓延的游船上、宿舍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胃肠道感染诺罗病毒的死亡人数增加了一倍多,该病毒对老年人尤其危险。该病毒由已经感染病毒的患者的粪便中传播出去,病毒的潜伏期很短,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洗手和其他措施,这病毒会迅速蔓延传播。
Ann Oncol:陈雁等发现影响胃癌恶性进程、转移和预后的关键蛋白
胃癌是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一个严重疾病,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胃癌特别高发的一个国家。近日,国际肿瘤研究期刊Annals of Onc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
ASO:体重减轻显著影响晚期胃癌患者S-1辅助化疗依从性
S-1用于辅助化疗的依从性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日本神奈川癌症中心Toru Aoyama博士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研究目的为,对胃切除术后S-1继续用药的风险因素进行阐述。该项研究结果已在2012年12月16日在线出版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得到了发表。
PLoS One:中国广州EBV相关胃癌LMP2A序列变化研究
潜伏膜蛋白2A (LMP2A),表达于大多数人类疱疹病毒(EBV)有关的恶性肿瘤,已经被证明是潜伏性感染及上皮细胞转化的主要诱因。 除此以外,它也可以作为基于CTL(cytotoxic T lymphocyte,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EBV关联的恶性肿瘤的靶点。
新研究使癌细胞“发光” 发现胃癌转移病灶
近日,日本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宣布,该机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氨基酸,让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癌细胞发出了光,从而成功地让腹腔镜发现了胃癌的微小转移病灶。 该中心称,在胃癌晚期患者中,很多人即使切除了癌变组织也会复发,主要原因是癌细胞向腹膜等部位转移。由于转移的病灶非常微小,手术时很难用肉眼看到。 研究人员发现,氨基酸之一的氨基酮戊酸在癌细胞中能够变为发出红色荧光的物质,并在癌细胞中蓄积。
拜耳和Onyx公司公布regorafenib肠胃间质瘤III期研究积极数据
2012年4月10日,拜耳(Bayer)医疗保健单元与合作伙伴Onyx制药公司最近宣布了其候选药物regorafenib(BAY 73-4506)一项III期研究(GRID: n=199)的良好数据,该III期研究用于评价regorafenib在转移性和(或)不可切除性肠胃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患者中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