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施雪涛团队开发人工白膜,修复阴茎损伤并恢复正常勃起功能

早在2020年6月,施雪涛教授、俄克拉荷马大学毛传斌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安庚教授等就曾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论文,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利用干细胞及3D打印技术

2023-01-09

“一生好强”的卵子,为了后代,努力修复辐射损伤的精子DNA

人类近80%的遗传突变发生在父系生殖系,辐射损伤是造成精子突变的一大诱因。

2023-01-06

光照安全剂量内实现拉曼光学信号穿透14厘米肌肉组织的检测

无创检测体内肿瘤病灶对于临床医学肿瘤诊疗至关重要。医学成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虽然能诊断体内深层病灶,但存在采集时间长、仪器昂贵或辐射剂量大等原因

2023-01-03

Nat Aging:阻断神经酰胺产生有望让衰老的肌肉返老还童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由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Johan Auwerx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如今发现,当小鼠衰老时,它们的肌肉就会充满神经酰胺。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Aging期刊上。

2022-12-22

Cell Stem Cell:移植Gli1+祖细胞有望促进撕裂的肩袖肌腱修复

研究人员发现将Gli1+细胞移植到有肩袖损伤的小鼠体内能促进纤维软骨接口愈合。他们利用单细胞RNA测序确定Gli1+祖细胞如何产生纤维软骨接口的不同细胞以及协调每种细胞类型发育的调节分子。

2022-12-29

《癌细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会促进肠癌细胞的DNA修复,削弱新辅助放化疗疗效!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和肿瘤放化疗相互影响的现象,揭示了肠道普通拟杆菌可通过介导核苷酸合成促进直肠癌nCRT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并据此寻找到可预测nCRT治疗效果的生物标志物

2023-01-12

EMBO J:揭示免疫祖细胞在修复机体炎性肠道组织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来自日本熊本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在肠道炎症期间机体组织修复背后的分子机制。

2022-12-26

复旦团队首次将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成脊髓类器官,并修复脊髓损伤

邵志成团队开发了可将人星形胶质细胞转化为神经类器官的方法,证明了移植后的脊髓类器官可拥有脊髓细胞特性,并能够与宿主神经元相整合,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恢复。

2022-12-26

研究人员在人工神经肌肉纤维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物体可以感知外部刺激并通过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的协同作用对环境做出反应。例如,蜗牛的触角在被触摸时会产生收缩,这种应激性反应有助于蜗牛避免突然的危险,并增加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2022-11-22

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DUSP6缺失改善心脏再生修复

心血管疾病是最为致命的疾病之一,每年夺走数以千万计人的生命。作为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急性心肌梗死使病人的心肌组织大量损伤及坏死,正常心肌被瘢痕组织取代,导致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不足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