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icrobiology:揭示绿脓杆菌群集感应分子诱导宿主免疫细胞凋亡新机制
绿脓杆菌(Pes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类临床中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主要引发烧伤病人伤口处以及肺纤维化病人肺脏组织的感染。随着抗生素耐受性的增强,近年来绿脓杆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致病率与致死率出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群集感应”指的是细菌中特有的,因受到个体数量影响而“开启”或“关闭”的转录调控机制。在绿脓杆菌中,存在一类叫做“N-oxo-dodecanoyl-L-Homoseri
Mucosal Immunol: 科学家们开发出治疗结核杆菌感染的疫苗
2019年3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努力想出一种更好的方法来保护人们免受结核病这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tb)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德克萨斯生物医学研究所教授Jordi Torrelles博士表示,最近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显示出了巨大的希望。该研究发表在《Mucosal Immunology》杂志上。“我们发现,我们的疫苗配方比目前的疫苗保护得更好,并且不会导致任何肺组
Mol Cell:新研究揭示结核杆菌“自杀”机制
2019年2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核杆菌会被它们产生的毒素杀死,除非该毒素被解毒蛋白中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最近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目前该团队现在正在寻求将这种“自杀”机制用于治疗目的。细菌合成对自身有毒的分子。当暴露于恶劣环境时,这些毒素会减缓细菌种群的生长,直至形成更有利的条件。有些毒素甚至会杀死产生这些毒素的细菌。这种“自杀”的生
Infec and Immun:揭秘决定幽门螺杆菌的癌蛋白水平的基因因素
2019年2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感染幽门螺杆菌——尤其是可以产生肿瘤蛋白CagA的菌株是胃癌的一个高风险因素。图片来源:https://stock.tuchong.com过去的研究已经发现CagA转录产物(该基因对应的RNA,包含可以翻译产生蛋白的模板)的一个叫做+59模块的区域与高水平的CagA蛋白和癌变前的疾病密切相关。现在Timothy Cover博士和John Loh博士
武田减毒四价疫苗TAK-003关键性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2019年01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日本制药巨头武田(Takeda)近日宣布,其登革热候选疫苗TAK-003的关键性III期临床研究(TIDES)达到了主要疗效终点。首次分析显示,TAK-003在预防由4种血清型中任何一种引起的登革热都有效。虽然对大量数据集的审查仍在进行中,但TAK-003的耐受性良好,迄今为止没有重大安全问题。目前,TIDES研究正在进行中,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获
凝结芽孢杆菌抑制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抗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英文名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缩写VRE,是院内传播的一种致病菌,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最早于1988年被报道。VRE能够定植于患者肠道,并通过患者作为主要传播源传播[1]。感染VRE往往会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血流感染、腹腔感染、外科伤口感染、心内膜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病死率可以达到21.0%—27.5%[2] 。随着抗生素
酪酸梭菌联合标准疗法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幽门螺杆菌,英文名Helicobacter pylori,缩写Hp,定植于人类胃黏膜,人是它的唯一宿主和传染源。最早,学术界认为,人的胃部是强酸环境,因此是洁净而不可能有细菌生存的。然而,在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沃伦和马歇尔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来源:baike.com) &n
研究发现调控植物抗铝毒转录因子STOP1稳定性的机制
12月17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黄朝锋研究组完成的题为F-box protein RAE1 regulates the stability of the aluminum-resistance transcription factorSTOP1 in Arabidops
经常吃红肉为何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罪魁祸首竟是机体肠道菌群!
2018年12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何经常摄入红肉会增加个体患心脏病的风险,同时研究人员还阐明了肠道菌群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图片来源:theconversation.com研究者Stanley Hazen表示,基于此前的研究结果,这项研究中他们发现,机体在消化过程中肠道菌群所产生的一种名为TMAO(氧化三甲胺,t
丹麦科学家通过调控转录因子GntR1和RamA提高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和中心碳代谢
适应性进化技术是目前备受瞩目的菌种改良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的增强菌株的某种表型或者生理性状,并且该育种技术会保留菌株原有的优良性状,不会出现基因工程育种技术造成的生长限制。为了探究控制谷氨酸棒杆菌的生长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研究人员在葡萄糖的基础培养基中对野生型的谷氨酸棒杆菌(C. glutamicum ATCC 13032)进行了长达1500代的适应性进化。在驯化菌株中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