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结构上揭示RNA聚合酶III转录起始机制

2018年1月18日/生物谷BIOON/---根据需要读取和解析DNA密码的机制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所共有的,而且常常被癌症所劫持。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癌症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低温电镜技术(Cryo-EM),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放大和捕捉这种读取机制的图片。这项关于这种分子机制如何运行的发现可能为开发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开辟新的途径。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

2018-01-18

《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中文版翻译定稿

2018年1月5日,《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定稿会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召开。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国际中心主任助理汪仁学编审等众多嘉宾及神外领域专家出席。《NCCN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指南》中文版翻译工作自去年8月正式启动,泛生子作为该指南分册中文版引进的独家支持单位,全面支持指南引进、翻译、学术推广等一系列工作。《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是由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

2018-01-08

Nucleic Acids Research:研究发现线粒体翻译质量控制对于胚胎发育的重要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与芬兰科学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以Editing activity for eliminating mischarged tRNAs is essential in mammalian mitochondria为题,发表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哺乳动物细胞含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翻译系统:

2018-01-01

Mol Cell:浙大刘伟组揭示调控自噬起始和脂质生成的新通路

 乙酰化作为哺乳动物细胞内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众多的生物学过程。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通过乙酰化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然而,我们对细胞内p300的活性调控机制却知之甚少。10月12日,Molecular Cell杂志在线发表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刘伟教授课题组题为“mTORC1 Phosphorylates Acetyltransferase p300 to Re

2017-11-25

英国顶级专业期刊《核酸研究》发表史上最强翻译组学数据库

11月3日,英国Oxford出版社核心生物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核酸研究》,最新影响因子10.162)发表了承启生物联合创始人张弓等共同完成的基于云计算分析平台的TranslatomeDB数据库,文章标题为“Translatome DB: a comprehensive database and cloud-based analysis platform for tr

2017-11-06

Molecular Cell: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植物胁迫反应研究取得进展

 甲基化修饰与一氧化氮依赖的亚硝基化修饰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这两类修饰参与调控众多生物学过程,包括调控非生物胁迫反应。但二者调控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制不甚清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左建儒研究组在亚硝基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现,拟南芥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5被亚硝基化修饰。PRMT5是在高等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一个酶,催化精氨酸双对称性甲基化修饰,其底物包括pre

2017-08-02

Science:发现一类新的巨病毒携带着有史以来最多的蛋白翻译相关基因

在发现一组新的具有比之前已知的任何其他病毒更加完整的翻译复合体基因的巨病毒之后,研究人员认为这组巨病毒(被称作Klosneuvirus)显著地增加了我们对病毒进化的理解。

2017-04-08

起始密码子至少有47种!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大肠杆菌中测量了64种密码子启动的mRNA翻译。他们能够检测到47种密码子启动蛋白合成。这一发现可能对我们理解生物学特征是非常深远的。

2017-03-10

PNAS:鉴定出保护乳腺癌起始细胞的蛋白G3BP2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麻省综合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蛋白可能在维持乳腺癌内的肿瘤起始细胞(tumor-initiating cell, TIC)群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且鉴定出一种化合物似乎降低这种蛋白分子让TIC抵抗化疗的能力。

2017-01-23

清华学者在《自然》发文揭示新的non-stop mRNA翻译终止机制

2016年12月1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高宁课题组和合作者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termination by ArfA and RF2的研究论文。该论

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