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Rev Micro:H3N2甲型流感病毒以组蛋白H3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近日,国际评论杂志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上对一篇最近的《自然》Nature论文进行了评论,这篇Nature上的论文揭示了H3N2甲型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1(NS1)通过模拟一种组蛋白H3来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反应。 在真核细胞中,组蛋白的氨基末端结构域——被称为组蛋白尾部——经历了广泛的转译后修饰,并且是基因功能的一个关键调节器,负责染色质复合物的组装。

2012-11-18

:揭示蛋白Codanin-1在红细胞发育中起关键作用

人红细胞,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在我们所有细胞内,两米长的DNA在一个直径小于10微米的结构中高度有序地排列着。组蛋白作为一种小型的构建砖头(building brick,译者注:也常译作构建单元)在这个结构中组装我们的DNA。保持这一结构完好无缺是维持我们的基因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2012-11-18

Int J Obesity:和成年个体肥胖相关的炎蛋白或有益于青少年

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LSU Health Sciences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成年机体中和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前炎性蛋白或可以保护青春期前的儿童,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上。

2014-01-01

NEJM:单核苷酸多态或可帮助预测双极性情感障碍患者对锂疗法的反应

来自台北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对于第一型双极性情感障碍 (bipolar I disorder)患者来讲,谷氨酸脱羧酶样蛋白1(GADL1)中两个单一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就可以预测患者对锂疗法的反应。

2014-01-05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抗肿瘤新药临床前研究”课题阶段报告召开

12月9日,由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持承担的“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改构蛋白抗肿瘤新药临床前研究” 课题在我所召开阶段性报告会议。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院士、沈阳协合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巨余、大连天宇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炳明、我所张成刚研究员、相关课题骨干等10余人出席了会议。我所张惠文研究员主持会议。

2013-12-29

Gut:剖腹产可降低后代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且增加其变态反应的风险

相比顺产的儿童来说,通过剖腹产手术出生的儿童更容易经常发生机体变态反应。 2013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Gut上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和苏格兰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相比顺产的儿童来说,通过剖腹产手术出生的儿童更容易经常发生机体变态反应,这或许是因为这些儿童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较低而导致的。

2013-08-14

PNAS:鉴定出已知致命最强的朊蛋白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佛罗里达州校园的科学家已经确定了一个单一朊蛋白,此蛋白可导致类似于"疯牛病"中所见的神经元死亡,但是此蛋白致命性比更大的朊病毒物种至少强10倍还多。 这个毒性单一分子或"单体"挑战了一般的观念,即神经元损伤与称为"低聚体"的朊蛋白聚集体相关。 该研究提前出版在这周在线版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2012-11-19

JEM:揭示自身反应T细胞如何逃避发育安全筛查

T淋巴细胞与激活的血小板,来自百度百科。 根据2012年2月6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能够攻击健康器官的免疫细胞“观察”它们的靶标不同于攻击病毒的保护性免疫细胞。 在发育期间,身体安全筛查能够识别攻击正常组织的T淋巴细胞。

2012-11-18

EMBO:致病蛋白质错误折叠背后的关键控制元件

纳米技术的金标准是天然蛋质。这些生物分子纳米机制,如氨基酸肽链打造出的大分子,能够折叠成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形状和形式,这使它们能够执行同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基本生活功能。因为蛋白质折叠实际上与所有生物系统实际上一样重要,这一过程背后的机制仍然是一个谜。

2012-11-18

尼妥珠单抗活化细胞自噬反应增强了化学与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在2014年五月号《实验生物及医学》期刊刊出的一篇研究是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标靶治疗结合放射性治疗相比于细胞毒性剂或是单独的放射性治疗可以提高对肿瘤的局部控制。南京理工大学附属金陵医院与医学院的宋海珠博士和他的同事们表示在食道鳞状癌细胞中尼妥珠单抗可透过促进自噬性细胞死亡增强化学与放射性治疗的敏感性。

201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