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北京基因组所等发现RNA甲基化调控基因出核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及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杨运桂研究组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孙莹璞研究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组合作研究,揭示了
Science:揭示核小体如何重定位有助认识遗传病产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日本早稻田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Hitoshi Kurumizaka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解析出存在重叠的双核小体(overlapping dinucleosome)的晶体结构。这可能解释了核小体重新定位如何发生,并且为开发治疗遗传疾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从18飞升到50”的流式细胞术:如何玩转“生命之核”
医疗健康大数据无疑是近年来医疗圈被热议的头条话题,那么在医疗大数据时代,生物医学数据库又有怎样的作用呢?“通过强大的基因组学和医疗技术、计算机及大数据工具,建立大规模样本数据库是实现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基
印度药监局批准首个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疗法产品,针对四种癌症
4 月 5 日,据外媒消息报道,一家印度生物技术公司 APAC Biotech 研发的基于树突状细胞免疫产品 APCEDEN 获得印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DSCO)批准上市,这也是印度药监局品批准的首款该类药品,该药品的适应症是针
我国化学家取得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化学合成的重大突破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重大项目(项目编号:21621004,21390203)等资助下,天津大学元英进团队在真核生物基因组设计与化学合成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完成了2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synⅤ、sy
百时美Opdivo获欧盟CHMP推荐批准,将成欧洲首个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的肿瘤免疫疗法
Opdivo是获得欧盟CHMP推荐批准治疗铂难治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的首个免疫肿瘤学制剂。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在植物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3月8日,PLoS Genetics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方玉达研究组题为Depletion of Arabidopsis SC35 and SC35-like serine/arginine-rich proteins affects the transcript
Cell Stem Cell报道靶向癌症干细胞可能是克服癌症耐药性和预防鳞状细胞癌的更有效的方法
根据UCLA癌症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靶向癌症干细胞可能是克服癌症耐药性和预防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头颈部癌和第二最常见的皮肤癌)的更有效的方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形式,常常传播到颈淋
NEJM:多管齐下治疗镰状细胞状贫血
镰状细胞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镰状细胞危机的反复发作,也叫做血管阻塞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病人红细胞形状改变,凝结在一起堵塞小血管,导致疼痛和器官损伤。在新一期《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编辑文章中,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的研究人员强调为了防止这些有害的状况,应该多管齐下联合多种药物一起治疗镰状细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