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迁徙性树突细胞激活TGF-β来调节CD8 T细胞

2019年10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迁移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调节未致敏的CD8 + T细胞之前可以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使T细胞转换为定植在皮肤的组织驻留T细胞(tissue-resident T cells,TRM)。在他们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中,该小组描述了他们对这些细胞的研究,以

2019-10-14

食管鳞细胞癌(ESCC)免疫治疗!百时美Opdivo(欧狄沃)二线治疗与化疗相比显著延长总生存期!

2019年10月08日讯 /生物谷BIOON/ --百时美施贵宝(BMS)近日公布PD-1肿瘤免疫疗法Opdivo(欧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III期临床研究ATTRACTION-3(ONO-4538-24/CA209-473;NCT02569242)的结果。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全球性研究,在对一线氟嘧啶和铂类药物的联合疗法难治

2019-10-08

头颈部鳞细胞癌(HNSCC)免疫治疗!GSK ICOS受体激动剂联合Keytruda展现强劲疗效!

2019年10月02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在2019年欧洲肿瘤医学学会(ESMO)年会上公布了抗体药物GSK3359609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临床研究INDUCE-1的最新数据。GSK3359609是一种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因子(ICOS)激动剂抗体,旨在选择性增强T细胞功能。该研究是首次在人体中开展的开放标签研究,正在评估GSK3359

2019-10-02

基石药业CS100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细胞癌(ESCC)总缓解率达77.8%

2019年09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药业”)近日在第22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9年CSCO学术年会上公布了抗PD-1抗体药物CS1001 Ib期临床研究的食道鳞状细胞癌(ESCC)队列的数据。公布的结果来自一项Ia/Ib期、开放标签、多剂量、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CS1001在中国晚期实体瘤或淋巴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

2019-09-20

研究发现伏隔激活与愉快体验共享遗传信息

 作为纹状体核心结构之一的伏隔核是大脑的奖赏中枢,与动机及情绪加工密不可分。此外,伏隔核功能紊乱也是快感缺乏的重要神经机制。快感缺乏是指愉快体验能力的降低或缺失,广泛见于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各类精神疾病患者。已有遗传研究提示伏隔核激活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然而尚无研究量化奖赏期待过程中的伏隔核激活所受遗传影响的程度(遗传度),及其与其它行为表现如愉快体验在遗传上的共享程度。为厘清上述问题,中国

2019-09-03

同种异体活化树突细胞ilixadencel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展现强劲疗效!

2019年08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瑞典生物技术公司Immunicum AB近日公布其同种异体树突状细胞(DC)疗法ilixadencel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的II期临床研究MERECA的顶线结果。结果显示,一线治疗中高危mRCC患者时,与肾切除术后服用辉瑞靶向抗癌药索坦(Sutent,通用名:sunitinib,舒尼替尼)相比,术前瘤内注射ilixadencel和术后服

2019-08-31

输出抑制剂Xpovio治疗多重难治患者疗效强劲,德琪医药引入中国开发

2019年08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Karyopharm Therapeutics是一家以肿瘤学为中心的制药公司,专注于发现和开发针对核转运及相关靶标的首创新型疗法,用于治疗癌症及其他重大疾病。近日,该公司宣布,评估核输出抑制剂Xpovio(selinexor)治疗多重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IIb期临床研究STORM的结果已发表于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X

2019-08-25

Science:揭示铰链蛋白结构,为治疗囊性纤维化带来新思路

2019年8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几十年来,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方案有了显着改善。最新的药物,即所谓的增强剂,针对的是一种叫做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剂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患者身上发生突变。然而,尽管这些药物可以帮助一些CF患者,但它们远非完美。此外,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没有弄清楚这些药物是如何起作用的。洛克菲勒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首次描述了在原子分辨率下增强剂和它们所针对的蛋白质

2019-08-02

曹雪涛团队发现首个细胞内DNA免疫识别受体

7月19日凌晨,最新一期《科学》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课题组的论文。据论文报道,课题组发现了机体感知与甄别入侵病毒DNA的一种新型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被称为hnRNP-A2B1的该受体分子,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地识别病毒DNA,随后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诱导干扰素产生,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该工作开辟了天然免疫与炎症研究领域的新方向。突破“

2019-07-21

Science发文揭示细胞中核仁的新功能!

2019年7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核仁是细胞核中一个众所周知的结构,在光镜下很容易看到。这种核结构被认为是核糖体产生的地方。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核仁也是蛋白质质量控制的一个部位。当细胞受到压力时,蛋白质容易发生错误折叠和聚集。为了防止蛋白质聚集,一些蛋白质被暂时储存在核内。慕尼黑大学实验物理学教授、马克斯·普朗克生物(MPI)化学研究所分子成像和生物纳米技术小组的负责人Ralf Ju

2019-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