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家绘制出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人类基因组中非编码DNA图谱 揭示了3万个人类疾病区域的特殊回路!

2021年2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Regulatory genomic circuitry of human disease loci by integrative epigenomic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绘制表观基因组图谱即使了3万个人类疾病区域的回路。20年前

2021-02-23

2020MNC中国业绩大比拼:默沙东升档、赛诺菲新品青黄不接

   2月以来,多家全球大型跨国药企陆续公布了2020年全年财报。长久以来,MNC(跨国公司)一直都是中国医药市场的超级玩家。受疫情影响,MNC全球业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大多数维持了中国区的增长,但基本均出现了增速的大幅下降。从已披露中国区业绩的5家MNC来看,有2家中国区比例进一步提升,1家出现了下降,1家维持了平衡。

2021-02-10

美国FDA批准短效CDK4/6抑制剂Cosela(trilaciclib),先声药业引入大中华!

Cosela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可降低化疗诱导的骨髓抑制发生率的骨髓保护疗法,可显著改善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的预后。

2021-02-14

上海报告3例本土确诊病例,昭通路居民(福州路以南)列为中风险地区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健委通报:1月21日,本市报告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例1,李某某,男,56岁。1月20日下午15点左右,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对医院外包后勤保障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核酸例行检测中,发现有一份10人混检的样本检测结果可疑。1月21日凌晨,病例1的样本经市疾控中心复核,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2,周某某,男,53

2021-01-21

研究发布新的非编码RNA整合资源NONCODEV6数据库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已有研究表明,长非编码RNA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在植物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lncRNA还与人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lncRNA的注释、探索lncRNA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一些研究集中于lncRNA功能的探

2021-01-09

研究发表长非编码RNA功能及调控机制综述论文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玲玲课题组等在Nature Review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 regulation by long non-coding RNAs and its biological func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论述了长非编码RNA的生成、亚细胞定位、转录水平和

2021-01-01

“国字号”大湾研究院落户中山火炬

11月27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下称“中国检科院”)签署了《共建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合作协议》。双方拟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建设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下称“大湾区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检验检测检疫中央研究机构。检科院于2004年建院,现有职工1200多人,其中科

2020-11-27

NMPA发布大湾药械监管多项新措施政策解读

 为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9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关总署、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制定了多项创新措施:一是在大湾区内地9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

2020-11-27

研究揭示转座子在近着丝粒异染色质调控机制

异染色质是指基因组中用DAPI染色较深、相对不开放的区域。这类区域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黑洞”。以往研究认为,异染色质的基因组通常处于沉默状态。随着转录组学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异染色质并非一直保持沉默。基因组学研究发现,细胞间期异染色质的稳定可以保证基因组结构的稳定。分裂期的异染色质,尤其是位于着丝粒区域以及近着丝粒区域的异染色质,其稳定性可帮助遗传信息在

2020-11-21

科研人员发表近红外II荧光影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展望文章

 荧光影像技术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术克服了传统荧光 (400-900nm) 面临的强组织吸收、散射及自发荧光干扰,在活体成像中可实现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时间、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