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ontrol Rel:超声波技术可提高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 使药物治疗更有效
使用新型超声波技术,MIT的工程师便可以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使得经皮肤传送的药物治疗更加有效。 2012年9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使用一种超声波技术,MIT的工程师便可以增强皮肤对药物的渗透性,使得经皮肤传送的药物治疗更加有效。这项技术或许为非侵袭性的药物输送或者无需注射的疫苗接种带来希望。
日本科学家发现放射性物质可致灵长类动物血液改变
英国《自然》下属《科学报告》期刊近日发表的一则环境学研究显示,居住在日本福岛市周围森林的野生日本猕猴和日本北部的日本猕猴相比,血细胞的计数更低。这项研究表明,在接触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泄漏出来的放射性
Cell Stem Cell:组蛋白突变体可增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重编程作用
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组组蛋白,其可以明显增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产生,而且其也是诱导全能干细胞产生的关键。
J Cell Biol:发现尼龙蛋白可促进细胞发生迁移 加速转移性乳腺癌研究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尼龙蛋白,其可以促使小鼠机体细胞从细胞群体中脱离,并且从小鼠乳房中迁移出去;研究者还发现,如果细胞中尼龙蛋白失活,则并不会导致单一细胞发生迁移运动,该研究或为研究者揭示癌细胞的转移机制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和希望。
Nat Med:阻断免疫系统中的关键信号分子或可抑制机体慢性炎症及胰岛素耐受性的发生
来自纽约大学医学中心(NYU Langone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阻断免疫系统中一种名为神经生长因子-1的信号分子的活性就会有效抑制慢性炎症和胰岛素耐受性的发生。
Nat Genet:破译首个比目鱼基因组 揭秘性染色体起源及底栖适应机制
近日,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比目鱼基因组——半滑舌鳎全基因组精细图谱在青岛宣布完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松林表示,这是世界上首个测序完成的比目鱼基因组图谱,标志着鲆鲽鱼类养殖研究进入基因组时代。
Scientific Reports :一种蛀牙菌可显著增加溃疡性大肠炎风险
新一期英国《科学报道》(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网络版发表了日本研究人员的研究论文,他们调查发现,感染一种可导致蛀牙的变形链球菌后,患上溃疡性大肠炎的风险将是正常情况的4倍以上。 溃疡性大肠炎是一种大肠炎症性疾病,会反复出现腹泻及便血。溃疡性大肠炎被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但是一直不清楚具体机制。
JAMA:肿瘤切除后结合长期抗癌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存活率
芬兰赫尔辛基市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在3月28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在胃肠道间质瘤手术切除后具有复发高风险的患者中,那些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某些癌症的一种药物)达3年而不是1年时间的患者的无复发存活率和总体存活率有所改善。 根据文章的背景资料:“胃肠道间质瘤(GIST)通常被发现存在于胃或小肠中,但它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可它罕见于腹腔内的其它部位。
Nat & Nat Biotechnol:全基因组及转录组测序揭示人类机体功能性的遗传突变
2013年9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和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两篇研究报道中,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绘制出了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性差异,同时该项研究也为在RNA水平上将人类基因组和基因活性联系起来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Learn & Mem: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来研究机体大脑的神经元及行为复杂性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Learning & Memo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冲绳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大鼠体内鉴别出了其负责行为决策的神经元,利用一种特殊的控制神经细胞活性的光学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鼠大脑的部分区域进行失活作用,揭示了其可以促进大鼠的行为变得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