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成功解析农药啶菌噁唑的环境降解产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提出了一种农药环境降解产物三步鉴定新方法,成功应用解析了我国创制农药啶菌恶唑的环境降解产物。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危险材料学报(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据徐军研究员介绍,通常农药进入环境后,受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发生降解,可能失去或降
Nature Communications:我国科学家揭示脂肽类天然产物脂链启动机制并实现工程化改造
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Engineering and elucidation of the lipoinitiation process in nonribosomal peptide biosynthesis”的论文,并被杂志遴选为“有机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高亮文
研究人员报道含氧杂环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柑桔果汁中的分布特征
柑桔含氧杂环类化合物(oxygenat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HCs)是一大类次生代谢产物,其中既包含柑桔特有的多甲氧基黄酮,也包括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香豆素类物质。OHCs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功能作用。同时,OHCs均为桂皮酸途径的中下游产物,对其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柑桔中该途径的精细过程,解析
多氯代甾体天然产物合成研究中获进展
含氯天然产物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受到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关注,同时含氯甾体药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合成甾体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此发展高效的合成策略实现含氯甾体分子的简洁、精准合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Clionastatins A和B是意大利科学家Fattorusso等于2004年在海洋穴居海绵Cliona nigricans中分离出的一类多氯代甾体天然产物,
Nucleic Acids Research:开发全面评估基因编辑产物新方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胡家志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题为“Global detection of DNA repair outcomes induced by CRISPR-Cas9”和“In-depth assessment of the PAM compatibil
Plant Communications:植物萜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类型丰富、结构多变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环境适应性与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种类最多、化学结构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独脚金内酯、油菜素内酯等)、适应环境胁迫(如化感物质稻壳酮、植保素棉酚、昆虫拒食剂印楝素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萜类
研究开发出亚细胞区室工程策略进行复杂天然产物人参皂苷的异源生物合成
在天然宿主中,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存储存在跨越多种类型亚细胞区室(如线粒体、内质网、脂滴、液泡等)的特征,甚至具有跨越不同组织器官的特征。例如,紫杉醇、阿托品生物碱、人参皂苷、大麻素和甾体激素等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其酶、辅因子和中间体等常具有区室分布的特征。这些特征虽然是宿主长期适应性进化的最佳结果,但也成为其高效异源生物合
新木脂素类天然产物Codonopiloneolignanin A的全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郝宏东副教授课题组在新木脂素类天然产物Codonopiloneolignanin A的全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上。化学与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高志宇和任丽老师为共同第一作者,郝宏东副教授为通讯作者。Codonopiloneolignanin A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对甲酚可以诱导自闭症样行为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微生物区系-肠道-脑轴的失调、微生物区系组成的改变以及微生物代谢物的粪便、血清和尿液水平有关。然而,微生物区系-肠道-脑轴失调与ASD之间的因果关系仍有待证实。在这里,作者假设微生物代谢物对甲酚,与神经典型个体相比,在ASD患者中更为丰富,可以在小鼠中诱导ASD样行为。微生物代谢产物对甲酚选择性诱导小鼠ASD核心行为症状。对甲酚引起
Nature:代谢产物乙酸盐或能帮助控制机体复杂的肠道菌群平衡
2021年7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菌在肠道中的定植和抑制之间的平衡对于人类和细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必不可少;维持粘膜表面平衡的一个重要组分就是免疫球蛋白A(IgA),其是哺乳动物机体中最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多项研究揭示了多反应性IgA的重要特征,其是在没有共生细菌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然而,考虑到肠道环境中的动态变化,目前研究人员仍然不能确定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