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明中国大气污染治理显著改善公共健康
大气污染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为保障人民健康、改善大气质量,我国2013年起实施了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以下简称《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为代表的一系列污染减排和治理措施。已有数据和研究表明,2013年以来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迅速下降,但是否同时改善对
研究揭示瘤胃细菌脲酶辅助蛋白互作机制
近日,奶业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瘤胃细菌脲酶辅助蛋白UreG与UreE互作机制,并鉴定出了UreG和UreE结合及镍传递的关键位点,为调控脲酶活性、提高尿素氮利用率提供了靶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据王加启研究员介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脲
EHJ:揭示空气污染增加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分子机制
2021年2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空气污染中的微小颗粒,即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会对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而高水平的暴露于空气污染物种或与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直接相关。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
Cell Host Microbe:研究发现克罗恩病相关细菌的致命弱点
在一项发表于《Cell Host & Microbe》杂志的研究中,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长老会的研究人员发现克罗恩病患者体内粘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过多,这种细菌会促进肠道炎症。实验显示,这种细菌产生的代谢物与肠内壁的免疫系统细胞相互作用,引发炎症。在克罗恩病小鼠模型中,通过减少细菌的食物供给或消除过程中的关键酶可以减轻肠道炎症。研究人员在克罗恩病患者
Nat Biotechnol:利用细菌降解癌基因MYC,有望成为一种癌症治疗新策略
2021年2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大肠杆菌如何靶向并降解著名的参与多种类型癌症产生的癌基因MYC。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2月1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bacterial protease depletes c-MYC and increas
科学家发现细菌耐药新机制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随之而来的抗生素耐药性正对全球卫生和食品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越来越多的感染(比如肺炎、结核病、淋病和沙门氏菌病)变得更难治疗,原因在于治疗感染的抗生素有效性出现下降。近期,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测定耐药性细菌的高分辨率结构发现,缺乏水分子可能是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该研究在《Na
Antibiotics:研究开发出新型抗细菌与抗真菌药
近日,南乌拉尔州立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以及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合成了抑制病毒和真菌的新化合物。相关结果发表在《Antibiotics》杂志上。
Brit J Ophthalmol:空气污染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风险增加有关!
2021年1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一项在线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期刊上的大型长期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与进行性和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简称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风险增加有关。较高的PM2.5暴露与更高(8%)的AMD风险相关,而除粗颗粒物以外的所有其他污染物都与视网膜结构的改变有关。研究人员表示,如果
研究揭示趋磁细菌复杂磁性机制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是生物控制矿化研究的典范和古地磁学研究的新生长点,它们能够在细胞内合成有生物膜包被的、纳米尺寸、单磁畴磁铁矿晶体颗粒,也称为磁小体(magnetosome)。磁小体在细胞内多成链排列,作为趋磁细菌的“磁场感应器”,促使其沿磁场方向定向游弋,这个过程被称为趋磁性。趋磁细
Cell:新研究揭示牛磺酸有助于阻止细菌感染机制
2021年1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探究身体对细菌感染的自然防御的过程,发现一种称为牛磺酸(taurine)的营养物可帮助肠道回忆起之前的感染并杀死入侵的细菌,比如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n)。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寻找抗生素的替代品。相关研究结果于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