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多吃绿叶蔬菜 给攻击行为“降火”

2014年12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高镁饮食已与西澳WA青少年减少攻击性行为有关,凸显了镁丰富饮食对情绪和行为健康的重要性。研究已经将低锌和低镁含量膳食与成年人焦虑和抑郁行为增加关联起来。

2014-12-09

PLoS ONE:局部微环境提供了细胞分化的重要线索

转基因‘角蛋白14-rtTA-PTR’老鼠能够在舌上皮细胞特异性的表达角蛋白14(K14),用强力霉素(Dox)处理后,也联合表达了EGFP及显性负性基因ΔTgfbr2。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对间充质起源的细胞超刺激作用,而对上皮或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起抑制作用。

2012-11-18

Stem Cells:鉴定出人胚胎干细胞不同寻常的利他行为

当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群体面临养分或氧气不足时,它们更倾向于选择“人人为己”而不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像细菌菌落中细菌之间经常相互合作而一起茁壮成长,科学家们从没有观察到哺乳动物细胞彼此之间相互协助。

2012-11-18

Brain:找到精神分裂症者不能辨别他人行为意图的原因

新一期Brain杂志网络版刊登了法国研究人员的最新论文"Mentalizing under influence: abnormal dependence on prior expec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科学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正确辨别他人行为意图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不能恰当运用已有经验和刚刚获取的直观信息。

2012-11-18

PLoS ONE:捕食风险和食物质量对蜜蜂采食行为的影响

捕食不但能直接减少猎物的数量,也能使猎物产生恐惧,从而影响猎物的分布和采食频率等。恐惧导致的实际生态后果可能与直接猎杀一样强烈。对传粉昆虫而言,恐惧能使传粉者避开危险的采食环境,从而干扰植物传粉,影响植物的适合度。然而在有多种捕食者存在和不同食物质量的自然环境下,恐惧是如何影响传粉者行为的尚不清楚。

2013-10-13

Nat Commun:吴政星等解析动物进食行为机理机制

4月10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吴政星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涛教授两个研究组的研究成果《感觉信号调控线虫进食行为的一个中枢交互抑制神经回路的解析》(“Dissecting a central flip-flop circuit that integrates contradictory sensory

2012-11-18

Nat Commun:基因线索帮助解决肌病之谜

一个特定基因所发生的突变被发现是“美洲土著人肌病”(一种罕见的染色体病)的病因。在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告的这些发现揭示了用于治疗该疾病的一个潜在的新目标。 “美洲土著人肌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有无数种消耗性症状,其中包括肌肉虚弱、呼吸和进食困难、发育较慢、以及肌肉痉挛、僵硬和抽搐等。虽然对这种病的影响已有很好的文献记录,但对促成这种疾病的机制却很不了解。

2013-06-20

Plos One:树木根系觅食行为集合外界信息的内在机制

根系觅食过程是植物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土壤养分浓度、养分分布状况及相邻植物根系竞争等环境因素的显着影响。在根系觅食过程中,植物是否系统集合了这些不同类型的环境信息?它们是如何集成这些信息的?对这些基础性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根系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根系构型在植物养分吸收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衡量其觅食功能的主要指标。

2013-06-19

Primatol:西黑冠长臂猿社会行为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研究组博士研究生管振华、助理研究员黄蓓首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分析了相邻两个一夫二妻制群体的理毛行为。

2013-11-13

全脑图将神经元与行为挂钩

将神经元回路与某种活的生物体的特定行为挂钩已被证明是出了名地困难。

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