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完成极低体重在内的早产儿供肾移植手术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方式,其中,儿童捐献者也是重要的供体来源,但由于外科技术复杂、移植物早期功能相对受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移植物早期丢失率高等原因,体重低于5公斤的新生儿乃至婴儿供肾肾
Nature:端粒、线粒体和炎症,协同作用对抗癌症
长期以来,众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端粒、线粒体和炎症通路在衰老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然而,他们此前并注意到这些变化可能将在预防癌症方面发挥作用,因为这些要素通常被单独研究,而非结合起来看待。
Science子刊:揭示ILC2在暴露于丙型疱疹病毒之后的功能重编程可预防过敏性哮喘发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发现ILC2在暴露于丙型疱疹病毒之后的功能重编程使我们的身体对暴露于某些呼吸道过敏原有不同的反应
Nature:新研究构建出线粒体蛋白图谱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医院和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线粒体中的蛋白组装有了系统的了解。他们所构建的线粒体蛋白图谱为进一步研究细胞能量工厂的功能特性提供了重要基础。
Cell子刊:南京大学陈帅/王宏宇团队揭示骨骼肌中脂滴与线粒体动态互作的调控机理
该研究揭示了骨骼肌中介导脂滴与线粒体互作的蛋白质机器中的关键组分,并阐明了其动态变化的调控机理(图1)。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于运动锻炼改善脂质代谢稳态调控机制以及运动锻炼获益的分子机理的认识
Nature:三种机体衰老的标志:端粒、线粒体和炎症或能相互协作来预防癌症发生
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当端粒变得非常短时,其就会与细胞中的线粒体相互交流,从而就会诱发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并开启炎性反应,进而破坏原本可能发生癌变的细胞。
Sci Adv:维生素B3—烟酰胺核苷或能改善人类机体的肌肉线粒体功能和肠道微生物组成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这种维生素B3形式是否能作为治疗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潜在策略。
APP跟踪6年发现,进食窗口对体重影响有限,“过午不食”或不如老实少吃
从分子机制上来看,限时饮食对昼夜节律和代谢调节确实是存在一定的作用的,而这可能并不直观地反应在体重变化上。一些临床研究的结果也认为,一天中能量摄入的分布可能不会对体重产生短期内的明显影响。
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转移/传递治疗潜能背后的机制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和细胞活动所必需的,通过氧化磷酸化(OXPHOS)和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为细胞的生理功能提供所需的能量。此外,适当的线粒体功能是控制细胞应激、细胞内稳态和自噬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