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Life: 研究揭示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

近日,《eLife》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开发了新型计算机 “大脑电路” 或人工神经网络,该计算机网络能够反映人类大脑的决策过程,并揭示了精神病患者的电路发生的改变。

2020-10-01

Science子刊& Nature两篇文章解读线粒体进行呼吸的分子机制!

2020年9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胞中微小的线粒体在呼吸过程中会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转化为可用的能量,这一过程称之为细胞呼吸,其能为机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尽管该过程非常重要,但截至到目前研究人员对其是如何发生的更细微的细节并不是非常清除,而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就是一种称之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分子,其在细胞呼吸和代谢过程中扮演着非

2020-09-29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取得进展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难题,由于该类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对其诊疗常存在困难。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报道许多非编码变异与精神疾病相关,这些变异是否存在生物学功能及相关机制仍需探索。例如,GWAS研究发现,染色体16p11.2区域的常见变异(common variant)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风险显着相关

2020-10-01

Science:揭示哺乳动物线粒体复合物I的作用机制

2020年9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线粒体是我们细胞的能量工厂,它产生的能量支撑着生命。一种称为复合物I(complex I)的巨型分子质子泵至关重要:它启动了一连串的反应,构建出质子梯度来驱动ATP产生。尽管复合物I发挥着核心作用,但是它跨膜运输质子的机制至今仍不为人所知。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奥地利科学技术研究所的Leonid Sazano

2020-09-27

靶向线粒体生物能量!新一类降糖药imeglimin:独特机制赋予无限潜能,将2021年上市!

imeglimin是一种首创药物,具有独特双重作用机制,可改善胰岛素分泌紊乱和胰岛素敏感性。

2020-09-25

《自然》:解开数十年谜团,科学家首次发现人类细胞中的线粒体关键蛋白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以“加速预览”形式上线的一篇研究论文,引起了很多关注。科学家们首次在人类细胞中鉴定出了线粒体NAD+转运蛋白。这一发现不仅解开了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谜团,也为治疗与衰老相关的诸多疾病打开了新的大门。线粒体被称为细胞的“发电厂”,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的化学能。而在线粒体介导的能量生产和细胞功能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2020-09-17

揭示SLC25A51是哺乳动物线粒体NAD+转运蛋白,有望为一系列疾病开发新的疗法

2020年9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解决了几十年来关于一种为细胞线粒体提供能量的关键蛋白(即SLC25A)的谜团,这种关键蛋白可以被用来寻找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LC25A51 is a

2020-09-21

Nature:开发出一种能靶向杀灭快速分裂的癌细胞且并不会损伤健康细胞的新方法

2020年9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通过选择性地攻击细胞分裂机器的核心来杀灭某些不断繁殖的人类乳腺癌细胞,这种截止目前仅在实验室培养和患者机体自身衍生的细胞中进行检测的技术未来或有望帮助研究人员开发新型药物,从而杀灭一

2020-09-14

线粒体自噬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基础医学研究中心戴海明团队在线粒体自噬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揭示线粒体自噬受体Bcl-rambo与LC3/GABARAP家族蛋白的选择性结合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Selective binding of mitophagy receptor protein Bcl-rambo to LC3/ GAB

2020-08-29

研究揭示阴性分裂型特质与共情之间的关系

 共情(empathy)是个体推测他人内在感受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这一能力对有效人际沟通及和谐社会互动十分重要。共情分为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情感共情(affective empathy)涉及分享他人的情绪状态,即感同身受;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指推断他人情绪状态和意图的能力。现有研究发现,多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20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