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智造DNBSEQ-E5基因测序仪最快4.5小时完成病原微生物测序
7月15-16日,第二届感染性疾病诊断技术创新论坛(IDD)刚在武汉顺利闭幕,华大智造携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平台亮相。在论坛上,华大智造官方首次发布了DNBSEQ-E5基因测序仪在科研和实战场景下的一系列使用数据。据悉,DNBSEQ-E5基因测序仪体积小、重量轻、测序速度快、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基因测序仪的使用门槛。即日起,该设备在中国大陆开放订购。“我们希
用生命“赌”病因,全基因组测序是否能终结求医苦旅?
世界上有近7000种罕见病,约80%罕见病是源于基因缺陷导致的遗传病。但由于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0亿对碱基对,造成由基因缺陷导致的罕见病不仅种类繁多,还很少见,大部分医生们很难有相关诊断经验,导致罕见病人的诊断之路充满迷雾般的坎坷。有数据显示,全球每个罕见病患者平均看过8个医生、有过3次误诊经历、平均确诊时间长达7年多。
新型智能仿生聚集态纳米诊疗系统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学医药所纳米医疗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蔡林涛团队与中科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团队合作,在“新型智能仿生聚集态纳米诊疗系统”研究中获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Biomimetic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Photosensitizer wi
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用纳米催化涂层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团队在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修复的纳米催化涂层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在钛植入物表面构建了负载氧化铈纳米酶的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层,能够有效缓解氧化应激对成骨细胞活性的损伤,解决植入物在骨质疏松动物体内成骨能力不足的问题。相关成果以Titania nanotube array s
Genome Biology:开发出单细胞基因组单分子测序新方法
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技术(scWGS)可以有效揭示生物样品中不同细胞之间的异质性,并系统鉴定单个细胞的基因组中发生的遗传变化,例如拷贝数变异(CNV)和点突变(单核苷酸变异,SNV)等。过去十年,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多种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技术,例如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扩增技术(DOP-PCR)、多重置换扩增技术(MDA)、多重退火和基于环的扩增循环技术(MALB
科研人员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王俊峰和福州大学教授张腾合作,依托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制备出纳米级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nano-HCA@BG),该生物玻璃不仅大大降低了硼酸盐生物玻璃的生物毒性,提高了玻璃的生物兼容性,并且显着促进了硼酸盐生物玻璃对皮肤修复的效果,有望成为下一代皮肤伤口修复敷料。相关成果发
ACS Nano:深部肿瘤高效治疗纳米生物材料取得新进展
最近,复合材料研究所的李万万研究员科研团队在纳米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Antiangiogenesis Combined with Inhibition of the Hypoxia Pathway Facilitates Low-Dose, X-ray-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为题,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Science子刊: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个性化的混合膜纳米疫苗,有望治疗一系列实体瘤
2021年7月12日讯/生物谷BIOON/---得益于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设计出基于细菌细胞质膜和切除的肿瘤组织的细胞膜的个性化肿瘤疫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7月7日的Science Translatio
Nature Communications:RNA二级结构测序新技术解析Dicer结合与切割底物的RNA结构基础
RNA结构是RNA的调控与功能的基础。过去科学家们使用X-ray晶体衍射、NMR、冷冻电镜等生物物理的手段,解析了许多RNA三维结构,揭示了RNA发挥不同功能的结构基础。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结合化学修饰与高通量测序开发了许多高通量探测全转录组RNA二级结构的技术,并应用于RNA结构与RNA相关调控的功能研究中,揭示出RNA结